说一说:国际关系的“桌子”,有意思(二)
再说说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普京是克格勃的特工出身,在待人接物的这方面也是一个高手。他在俄乌冲突之中,接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首尔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政要,这一手更是玩儿的666.
在摸清楚对方底牌的前提之下,普京与他们会见,却用了一张据说长度为6米的桌子,接见了这几个家伙。
可谓是君在那头儿,朕在这头儿,你们这些刁民想害朕,嘿嘿,够不着!
这种会见,“规格”罕见,是超规格的,下次美国总统访问莫斯科,就按照这种“规格”来,也让美国佬尝尝鲜;好嘛,国际社会一片震惊,俄罗斯却在哈哈大笑。
长达6米的桌子,会见的两个人的距离“可远眺而不可近观”,国家关系就此割裂开了,一目了然,不言自喻;如果再加上椅子,两个人的实际距离早就超过了6米,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更实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了。
那、还谈个球的话!被冷遇的几个家伙,心理早就翻江倒海了:要知如此,还不如不来呢!有意思,不服不行。
换句话说,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有可能彼此听不清楚,你说你的,你听不到我说的;我说我的,我也听不到你说的,于是就搞出来了一个尴尬的名场面:各说各的话的这么一个局面,反正也谈不出来个好的结果来。既然来了,那就“耗”几句呗。
我操,估计马克龙、朔尔茨、古特雷斯心里早就冒烟了,而普京还在那儿偷着乐呢!
可能普京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因为他用这种桌子的“长距离”来告诉法德的领导人,告诉联合国的秘书长,我们之间是有距离的,我们不是亲近的,你们是远户的,我和你之间很生疏;别拉关系,你们够不着。
朋友来了,分亲疏远近,你们几个连远门亲戚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个和稀泥的说客和掮客,所以啊,咱们干脆还是保持距离些好,你坐在桌子那头,我坐在桌子这头儿,咱俩保持这种足够“安全”的距离吧。
就是谈崩了,激动了,想动手打架了,嘿了嘿,也打不着哇!普京玩儿的一手也挺高,直到如今还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被震惊了式的在传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再说普京接见中国的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的时候,也是同一张桌子,这时候座位的规矩改了,在桌子的“腰身儿”(最短处)面对面,用最短的距离,显示最亲近的表达方式,因为、彼此面对面的距离不到一米呢。
这样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即普京在会见马克龙、舒尔茨和古特雷斯之时,这张桌子的两头最长超过6米的距离拉开,而在会见王毅主任的时候,坐在了最短的距离(1米左右),几乎是面对面。
这样的话,更有利于双方之间交流,更是体现了尊重的心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