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幼升小、小升初和插班,都有什么变化?

  原创 小谷 谷雨星球

  大家好,我是小谷,专注于国际化教育的研究。

  又是一年一度的择校季!上周,上海16区民办学校幼升小、小升初2023招生计划已全部发布啦!

  这是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第四年,是政策落地的第二年,是的第二年,是幼升小不再有集团生直升的第一年……

  如同谷雨星球一直强调的那样,民办教育提供了公办外的多元选择。

  2022年,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报名总人数超32万,报名民办的占比约2成,双语学校人数就更少了,估计占比不超过。

  同时,今年民办学校并没有缩减招生,反倒有所增加,如新增的浦东康德。

  那么,到底今年的变动如何?家庭又要如何做出属于自己的决策呢?

  话不多说,上干货!

  Q1:2023年招生有什么变化吗?

  第一,随着政策的落实,体制内外的选择规划变得越来越提前——

  如超额5%的浦东新区民办学校只出不进,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了公办,学籍不大可能从公办转进民办。本区民办能转民,但不能转外区的民办,插班这条路在浦东基本被堵死。

  去年遇到的家长想要公转民,要不就转去外区(目前仍有空间),要不就转出上海。所以目标校是浦东的家长来说,一定要比以往更加提前做好规划。

  哪怕学籍能接收,插班转学的话,各区的政策也不同。

  全市来看,转学也涉及到学籍管理。《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户籍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

  ■图片来自《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户籍管理办法》

  另外,在市区户籍管理办法之外,每个区对于转学的规定各不相同。

  如长宁区在《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转学申请的有关说明》中规定了已在本区就读的学生,不予本区内转学。徐汇区也有类似的规定。宝山区则规定原本为了民办放弃公办,现又想转回公办的不予受理。

  第二,政府购买民办学位的学校名单已经更新,与去年没有差别。

  这类学校承担了一部分学费,去年因此招生咨询大幅增长。

  比如复旦万科、青浦世外和协和万源等。

  第三,今年幼升小开始,同集团民办姊妹校幼儿园不再直升同集团的民办小学了,幼儿园=占坑班,已成过去时。

  同时,部分热门校如平和、星河湾、闵行的协和系、青浦世外等等可全市招生,而徐汇的大热民办小学全部区内招生,外区报名需申请人户分离;

  小升初,55所一贯制学校中有直升招生计划的有53所,且大部分学校几乎 80%以上的学生都能直升。

  今年协和虹泉小升初没有对外统招名额,徐汇世外、包玉刚、星河湾、惠立、德闳等双语学校,除直升,都还有对外的统招名额。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走过四年“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后,民办学校的招生政策已趋于稳定。但另一方面,看似信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却越来越难。

  在数据之外,如何做出适合自己家的选择,并且选了后不被外界纷纷扰扰的声音影响,是这代家长的新功课。

  先看招生表

  今年招生人数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都是个别人数的增长和减少

  大家不用焦虑

  Q2:非沪籍或外籍能参与摇号吗?

  常有家长问,非沪籍、外籍可以摇民办么?外籍可以找一所国际学校做保底,再去摇号吗?

  非沪籍可以报民办,和本地生源一样摇号,概率均等,不过需要提前准备和登记孩子和父母的《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社保等证明材料,这个可至居住地街道办咨询。

  对外籍或港澳台籍学生来说,如果报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不需要摇号,如果报考民办学校,超额即摇号。

  特别提醒,去年包校小升初是只有直升,没有对外招生。今年给包校给幼升小和小升初外籍和港澳台籍家庭都分设了招生计划,有名额!

  包玉刚招生简章

  Q3:保录取,能信吗?

  在我们看来,“保录取”、“摇不进退一半的费用”等套路,一定要谨慎。

  每到招生季,总有家长来问,有中介说15万保***,没进的话退一半或只收一个打点费几万块其他全退,感觉可以试试?

  自2019年民办入学摇号以来,一切资料都通过官网提交,录取靠教育局电脑随机摇号,每个人排在多少号一目了然,摇号后随即对学生的名单进行公示,若有疑问也可打电话询问或投诉。

  “摇号作弊的可能性几近于零,统招名单学校也是在摇完后才知道。”业内人士告诉我。

  而摇号就是抽签,每个人概率一样。

  要是机构摇中了收家长15万,没摇中收10万,怎么合计都是赚,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

  而凭自己运气摇中的,也能被说成是“我们进行了打点,所以才录取了你。”没摇中,中介可能会说因为孩子资质还不够,好好补课吧…。

  Q4:我们最为关注的民办双语学校,招生情况如何?

  先来定义下我们眼里的民办双语学校,最浅显的看法就是看学费,一般一年在 10 万以上。

  很多家长也困惑,为什么同样都叫作双语学校,有的学费只要几千块呢?有的却要十几万呢?

  我们在研究中时提到,差别在于外教数量、双语老师数量以及教学目标,具体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这部分民办双语学校几乎每节课堂里配备中外教,没有主课副课之分,艺体也非常重要,教学目标除了完成知识授课外,还有探究式学习和大量活动等。

  同时,学校的升学路径大多是两条腿走路,但跟体制外更为接轨,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几乎均偏向于本科出国。

  所以走高考路径的,或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出国读本科的家庭,择校前一定要问问在校生家长,他们家未来高中、大学的规划。

  好消息是,没有姊妹校幼儿园直升同集团民办小学后,幼升小对外统招名额是更多了。小升初阶段,除了协和虹泉没有对外统招的名额,其他双语学校都有统招招生计划,如世外和平和的名额都超50个。

  整体来说,跟往年比,反倒是更有利好坚定要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长。详细的信息都在表里了

  也再次提醒择校家庭:直接致电招生办,多问在读家庭,择校不会走弯路。

  Q5:怎么选体制内外,是否摇号呢?

  那么到底怎么选体制内外呢?

  从策略来看,保守的建议是——

  若对口第一、第二梯队公立校,摇号前要三思。如果对口学校不满意,可以搏一搏。

  因为如果没有摇上民办学校,能回到对口的热门公立学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从保守的角度来看,若家长仍犹豫不决,孩子也相对属于守规矩的性格,先保留在公立学校的学籍,是一件更稳妥的事。

  而对那些孩子很有自己想法的家庭来说,或者非常认可民办双语教育理念的家长来说,我们也建议可以更坚定一些自己的选择,提前而且插班转学肉眼可见越来越难。

  如果硬要说概率的话,仅从我们认识的小样本家长群体来看,摇中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2022摇号结果

  供参考

  长宁区

  提醒,如果第一志愿和调剂志愿都没有录取,也不愿回公办的,可以在出摇号结果的第一时间联系还没有招满的民办校,往年是会有极少的、最后的补录机会,今年有没有名额,可以致电招生办

  幼升小

  长宁区共有三所民办学校,其中两位被购买了学位。除了包校外,另外两所学校是偏体制内学校。三所学校的统招全部都需要摇号。

  跟2021年对比:东展小学从全部录取变成了摇号。

  小升初:包玉刚没有对外统招小升初计划,与去年无差。

  静安区/黄浦区

  幼升小

  静安区共有4所民办学校,全部纳入了购买学位计划名单,统招全部要好。黄浦区一共有两所民办小学,统招均需要摇号。

  跟2021年对比:均需要摇号,无差别。

  小升初

  静安区共有5所民办初中,除了新和外,全部摇号录取。黄浦区共有5所初中,除了震旦外国语外,均需要摇号。永昌的民办直升也需要摇号。

  与2021年对比:静安无差别。黄浦区的康德直升人数增加,对外招收人数的减少,康德从全部录取变成了摇号。

  徐汇区

  幼升小

  徐汇区一共有四所民办小学,爱菊和逸夫被购买学位。而除了盛大花园有全市招收计划外,其余只在区内招生,并且所有学校的统招全部需要摇号。

  与2021年对比:世外今年分类计划里取消了像一样一般给融合班的招生计划,去年这个批次是全部录取,今年统招全部摇号,其余无差别。

  小升初

  徐汇区共有6所民办初中,4所被购买学位,全部需要摇号。与去年无差。唯一一所直升学校世外的直升也需要摇号。

  闵行区

  幼升小

  闵行区是民办学校聚集最多的区之一。共有13所开设小学的民办学校。其中被购买学位的有5所。7所学校的统招需要摇号。全市招收的学校里,仅星河湾需要摇号。

  与2021年对比:搬家的尙音、新增了两个班的德闳、万科等去年三所学校摇号的学校今年全部录取。

  小升初

  闵行区共有18所民办初中,9所学校需要摇号,包括双语学校的星河湾、德闳(本区摇),还有文来中学的融合班(与国际高中七宝德怀特有直升项目)。

  被购买学位的有7所,部分学校被购买学位后,学费减免,直升变得更热门了,如燎原双语和德英乐实验直升也需要摇号。协和万源的全市招生需要摇号。

  与2021年对比:整体来说变化不大。

  青浦区

  幼升小

  青浦区目前共有5所民办一贯制学校,两所被购买了学位。青浦区越来越热门,今年所有全区的统招都需要摇号。全市招收摇号的有青浦兰生、青浦世外。

  与2021年的对比:青浦协和全市招生从摇号变成全部录取,其余没变化,均需要摇号。

  小升初

  除了上述5所一贯制学校外,青浦还有一所知名的五浦汇,均需要摇号。青浦确实热门,今年的小升初除了青浦协和的本区招生生源外,全市生源也均需要摇号。

  与2021年对比:青浦区的热门程度可见一斑,相较于去年青浦平和,青浦协和、宋庆龄等全部录取的情况,今年几乎均需要摇号。

  浦东新区

  幼升小

  浦东是与闵行并驾齐驱的另一大民办教育区。目前浦东共有20所民办小学,其中被购买学位的共有5所。

  摇号的有未来科技、向未来、金苹果、平和、中芯、尚德、正达等。跟2021年比,从全部录取转成摇号的有金苹果。从摇号变全部录取的有浦东协和。

  小升初

  浦东共有21所民办初中,其中被购买学位的有7所。摇号的有光华、华耀浦东、惠立、启能东方、未来科技、平和、尚德、中芯、远翔、正达等14所,浦东竞争非常激烈。

  跟2021年相比,从全部录取变成摇号的有惠立、金苹果、启能东方、未来科技、正达等。

  民办虹口区/杨浦区/普陀区

  幼升小

  虹口区、杨浦区和普陀区目前都未开设体制外双语学校。其他大多民办学校被纳入了购买学位的名单。

  虹口除了丽英外,全部需要摇号录取。跟2021年比,丽英从摇号变成全部录取,其他没有变化。杨浦共有6所民办小学,除了沪东外国语外,其他均摇号录取。跟2021年比一模一样。

  普陀区共有4所民办小学,跟2021年比,安生从摇号变成了全部录取。

  小升初

  虹口目前有5所民办初中,其中4所被购买了学位,统招全部需要摇号。跟去年也几乎均需要摇号比,区别不大。

  与小学一样,杨浦除了沪东外国语外,全部摇号录取。与去年相比,上外双语全市招生从全部录取变成摇号。普陀区的学校里,跟2021年比,兰田从全部录取变成今年的摇号,新黄浦的全市招生也一样。

  宝山区

  幼升小

  宝山共有6所民办小学,宝山世外和原宝山华二摇号,与去年无异。宝山今年开了新的双语学校金瑞学校,全部录取。

  小升初

  宝山共有8所民办初中,其中购买学位三所。跟2021年相比,摇号与全部录取几乎一样,如被购买了学位的同洲模范也并未摇号,热门的前宝山华二和宝山世外均摇号。

  松江区

  幼升小

  松江区共有两所民办小学,均开设了体制外课程。跟2021年比没有变化,西外的本区统招需要摇号,其余均全部录取。

  小升初

  松江区目前共有4所民办初中,一所被购买学位,领科初中今年出招生简章。跟2021年比起来,赫贤全市招生需要摇号,西外统招和走读都需要摇号。

  嘉定/金山/崇明/奉贤区

  幼升小

  嘉定区共有5所民办小学,除了桃李园实验和远东双语班的统招外,均全部录取。

  金山区共有3所民办小学,几乎均需要摇号,跟2021年比,杭州湾从全部录取变成了摇号。

  小升初

  嘉定区共有7所民办初中,摇号的有5所。

  金山区共有5所民办初中,最热门的是金山世外,所有类别均需要摇号,跟2021年比,全市招生从全部录取变成了摇号。枫叶国际初中部今年未出招生计划。

  所以,择校这件事,从长远来看,折射的是家庭的择校观。

  对于小升初的家长来说,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民办双语学校,大概率是想好了要走体制外路线,原因有很多,大概分为体制内压力太大、刷题没劲、学生想出去和希望给孩子更多元的教育等。

  体制外从不是一条曲线救国上名校的路,而是一条全家想清楚后,需要共同携手、披荆斩棘的一条路。

  若把体制外当做洋高考,就会发现钱越花越多,套路一层深过一层,直到筋疲力尽。

  对于幼升小的家长来说,最忌讳就是「后悔中的内耗」。

  我们每年都会遇到摇进民办后悔要转公办,进了公办又因为各种不满意要去民办,在体制内外不断横跳的家长。

  常有学校老师告诉我,几年前选择民办双语学校的家庭大多是非常认可教育长期主义和全人教育的理念。但是这几年来,信息越来越多,家长反倒越来越糊涂,往往「既要又要」,哪怕摇进了很不错的学校,也会焦虑不已。

  我观察下来,与其说在选择学校,不如说在选择教育文化。在为数不多的双语学校里,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从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的差异,可能不比公办转到民办校。

  若一味把所有目标承载放在学校上,在公办和民办里,都是不现实的。

  在我看来,好的教育,一定是以稳定的家庭为核心来画圆,圆的半径是由家庭的认知决定的。学校也好,机构也罢,都是辅助画圆的工具。

  若能抱着这种心态再去看摇号、择校,观察数据、走进校园感受文化,你就会发现,超过 90%的焦虑就会迎刃而解了。

  7个灵魂拷问来规划升学

  原标题:《定了!幼升小、小升初和插班,都有什么变化?》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