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三首诗,特立独行,志向远大,读来令人击节赞叹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他短暂而充满传奇的少年时期,他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和志向远大的精神。《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三首诗》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

  第一首诗叫做《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决心。诗中,他用流畅的文采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他眼中的长沙,赞美了长沙的美丽和人民的勤劳,同时也感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诗的结尾,毛泽东高呼“豪情万丈,热血沸腾,将军令下,马蹄疾奔”,表达了他为实现正义而奋斗的决心和信仰。

  

  第二首诗叫做《湘江》。这首诗写于1926年,毛泽东正在长沙的一所师范学校读书。诗中,他以湘江为背景,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和革命斗争的热爱和渴望。“长铗十万青山外,天柱岩前劝行者。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念尔青春,老于世事。’”这一句,被认为是毛泽东对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的控诉。诗的结尾,毛泽东宣誓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毕竟西湖美,潇湘何曾愁!”

  

  第三首诗叫做《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诗中,他歌颂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崇高理想。他用“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两句诗,传达了自己对于长征的艰难和远方的向往。他借用“红旗半卷出边城,春风十里扬州路”这个比喻,表达了坚定信仰所带来的斗志和信心。最后,毛泽东号召全体工农红军“向着太阳踏步前进”,表明了为了革命事业坚持不懈地奋斗前进的志向。

  

  对于这三首诗,我不禁想起一句话:“精神胜利法则艰难但有效。”毛泽东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坚定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毛泽东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还表明了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志向。作为后来中国的伟大政治家,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走向。从他家乡的长沙到遥远的太阳,毛泽东始终怀着对信仰与理想的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毛泽东的三首青年时期的诗,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靠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展现出的顽强拼搏和不屈不挠的决心,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在当今中国还是世界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现代人,看古诗词,不仅要学习作品本身,也要学习作者身上的优点。在新时代的中国,毛主席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举世的功勋,是一位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在文坛上的诗词成就,可以说“后无来者”。而他的诗词都被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里。

  

  每当我读这本书里的作品,都会被主席高远深度的思想折服,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众所周知,主席为了让没有文化的百姓看得懂他的文字,所以他写文章喜欢用白话文,用语简单,辛辣平实,但是他的古诗词却截然相反。

  通过他的一系列作品,真正地可以了解主席不仅博古通今,对于古人的古诗词也是信手拈来,不得不让人佩服。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如今生长在和平的环境里,但面对第二个百年的全新挑战,压力依旧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主席的作品,用作品的力量来激发我们内心的斗志。《毛泽东诗词》原价298元,现在只需要99元就可以收藏主席的作品,千万不要错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