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深圳将新增20万套保障房
就在昨晚,深圳住建局发布了《中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前几日深圳才公布了关于取消人才房与安居房,新增共产房与保租房的相关政策。
咖姐在也之前的推文中有讲过,未来深圳买房逻辑要变了,点击蓝字可以回顾往期推送:疑似深圳首个共有产权房要来了?
紧接着,又官宣将新增20万保障房建设,这次深圳是真的要发力了!
未来将新增20万套保障房
关于落实重点工作计划目标存在短板的问题上,提出了两点:
1.加大力度建设筹集、供应分配保障性住房。按照保障性住房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企业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土地资源走的“四跟”策略,提高保障性住房投资占房地产开发年度投资总额比重,从2021年的9%提高到“十四五”末的15%以上;“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从原目标54万套(间)提高到不少于74万套(间);按计划分年度组织实施,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方式缩短轮候周期。
2.统筹做好住建领域投资工作。印发《关于印发2022年住建领域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通知》,将房地产开发投资3100亿元等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区,统筹抓好任务落实。202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13亿元,同比增长13.3%。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招投标监管,实现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与发改在线审批平台对接,建立了法院、检察院、公安、住建、审计等部门间的联动机制,联合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出借资质、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还有关于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缺失的问题:
1.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规范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编报流程,明确各类资助项目的标准及限额。
2.完善取费标准。研究制定“单位面积计费+单个项目最高测评费用”的费用双控机制,对我市能效提升项目管理费用及能效测评取费标准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取费标准。
3.严格支付审核。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改造成本构成并制定项目投资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同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审计报告复核,严格核算项目改造成本构成及相关取费的合理性。
4.严格专款专用。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预算编制和资金拨付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严格落实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相关要求,专项资金只保留属于企业、示范工程等资助项目。
十三五保障房计划未达标
回顾深圳十三五计划,2016年深圳住建局发布了深圳市住宅十三五规划。
文中提出:十三五期间,计划筹建公共住房40万套,供应35万套;供地面积5.03平方公里,占比供地总面积不少于60%
但是五年实际落地情况却并不如意。
深圳十三五计划中,安居房的土地供应面积完成度达到目标的75.9%,套数供应仅仅达到49.4%。另外,该指标的完成标准是“基本建成”,并不是“交付”。
与之对比的商品房土地供应,面积达到220.4%。预期计划与最终实现的结果完全相反。
保障房时代正在加速
深圳距离保障房时代虽然还有不少路要走,但是进度正在不断加快。
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住房规划与建设处介绍,2022年,全市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4.2万套(间),供应分配12万套(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2023年,全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8.5万套(间),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间)。
一切都在加速进行,本次计划是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方式缩短轮候周期。
今年2月21日,《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公布,工作报告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供应居住用地3.3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300万平方米。出台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400亿元以上。
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60个项目,建设筹集16万套(间)。启动保障性住房“租购同权”试点工作。完成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
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将以六十平方米以下为主。
新增建设筹集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七十平方米以下的套(间)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百分之八十,单套建筑面积较大的户型可以按间为单位出租。
共有产权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九十平方米以下为主。
未来,公共住房户型逐渐偏向小面积供应,更加符合其面对经济基础较弱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