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阵地” 抓实德育工作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付海俊
“双减”背景下,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素养的培养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内容,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就目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来看,小学德育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重情景抓体验,筑牢课堂教学第一阵地。
以课堂教学情景化为切入点。在小学,尤其要深入挖掘不同学科教材中德育元素、德育素材,创设德育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学习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情感教育。语文注重运用先进人物事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数学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渗透德育教育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德育教育;道法课要结合身边实例、时政事件,将空洞的政治思想说教,化为现实生活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思想情感体验,接受道德教育,形成道德自觉,培养道德习惯。
——重规范抓纪律,夯实课后服务第二阵地。
以课后服务为关键点。注重兴趣课程或社团课程开展中规范教育。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兴趣需要,开设并开展演讲、朗诵、绘画、书法、舞蹈、球类、轮滑等15个社团课程,巩固拓展课后服务阵地。在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开发德育素材,联系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规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在自己应该怎样做的思考、活动中,增进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重内涵抓载体,打牢活动育人第三阵地。
以主题活动为着力点。创新“德育+”主题活动模式,不断丰富德育主题活动的载体,深入推进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国防、心理健康等德育主题教育及学训周、路队、四个学会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坚持学思贯通、学用贯通,每周班会开展学生星级评比,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记录、有报道(美篇)等6有,砥砺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重实践抓过程,建强综合实践第四阵地。
以综合实践为发力点。充分发挥每周一节综合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依托学校实验室、创客室等专用室和县域图书馆、科技馆等场馆资源,引导带领学生分析认识自然、社会现象,提升综合素质;搭建“基地+”综合实践平台,用好八路军一二九师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开辟社区实践基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活动实践中接受教育,淬炼能力,提升道德素养,健康成长。
(作者就职于涉县南关明德小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