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菜市场不普通
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邮电支路社区有家吉兴便民菜市场。菜市场里每天人来人往,打工者、退休职工、陪读家长,还有那些怀着艺术梦想的人……熟人构成的小圈子里,流动着生活日常。
▲普通摊主背后也有不普通。
这几天,往来菜市场的人们发现,他们的生活日常,出现在近日开幕的社区规划艺术节上。以纪录片和摄影为主的作品将视点对准这里,镜头聚焦居民区的人间烟火气。
艺术融入社区,营造有温度的城市
社区规划艺术节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1年倡议发起。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你是支撑我生活的人呐”。在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指导下,重庆十方艺术中心和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的社区规划师团队,联合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居民等共同策划举办。
“艺术节以社区为展场,通过‘艺术融入社区场景’‘展览与营造相结合’‘社区规划师策展+社区居民共创’等方式,以美为媒,让艺术浸入城市、融入生活,着眼于提升市民身边的空间品质,增加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和链接,营造有温度的社区和城市。”邮电支路社区规划师、重庆十方艺术中心创始人曾途说。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主任戴伶则补充道:“城市更新过程中,随着具有感染力的文化艺术‘进入’街巷社区空间,我们在改善城市物理空间物质环境的基础上,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经济,进而形成文化地标,以城市更新带动乡村振兴!”
视点聚焦菜场,还原真实的烟火人间
吉兴便民菜市场成为本次艺术节视点不是偶然。“在中国人的日子里,‘食’是个大议题,从一日三餐到特定节日。菜市场其实就是中国人生活的‘轴心’。”曾途说,艺术节组委会通过追踪报道式的图片摄影、纪录片影像和摊位视觉提升等多种方式,让菜市场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得到可视可感的呈现,还原出一个真实的烟火人间。
▲前期创作阶段,艺术家们走进菜市场。
这个过程中,菜场中流动的人群共同塑造出了一种难以替代的魅力关系。“老旧社区里,传统菜市场除承担基础功能外,更是承载社区人与人之间公共交往的重要空间。”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倪澜认为,这些人虽有卖家和买家之分,但都是周边居民,依赖着市场体系下的农副产品,产品的种植养殖、运输加工、采购分销过程带出庞大的社会协作体系,也映射着微观个人生活的实际状态,“他们是这一社会协作体系下的最后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双视角叙事,强化平凡人情感关联
在“你是支撑我生活的人呐”主题下,本次社区规划艺术节关注每一个平凡人。具体到内容构成,则分为偏重买家视角的《听妈妈的话》和偏重卖家视角的《食事四方》两部分。
▲创作阶段,艺术家们在菜场采风。
《听妈妈的话》以纪录片的方式聚焦于邮电支路社区的一对母子。片中,妈妈要说的话总和一日三餐有关,最擅长的事就是买菜做饭,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是那些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菜市场摊主……食物折射着家庭温情,让每一位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作为父母或者子女的身影。
《食事四方》则邀请社区居民以投票方式选出四位代表性摊位主,追踪他们日常采购进货的全过程,以纪实摄影、纪录片和摊位视觉提升的方式,将记录和采集到的信息展示在菜市场中。由此带出社区背后巨大的协作体系,表达了对这些勤恳摊主的敬意,也展现买卖背后的不易。
“两部作品通过可视可感的双角度叙事关联起平凡人,让他们彼此间多一份赞赏、理解与感恩,也使社区生活更有温度,是一场双向的温情告白。”艺术节策划、重庆十方艺术中心项目总监张九禾说,只有每个人都有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时候,社区在运行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时候才是活的,“我们希望用这种极简而动人的视角和方式告诉大家,生活的良药就在日常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