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单出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经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全国共5456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2021年度绩效考核。其中山东、河南、浙江、广西省专科能力位于前列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西医类医院3675家,中医类医院1781家,基本覆盖所有二级公立医院。

  与2020年度相比,新增纳入考核的医院2212家,因合并、升/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的医院共228家。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

  

  (参加2021年度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医院分布情况)

  临床服务能力、诊疗支撑能力双双提升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我国二级公立医院临床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除诊疗范围稳步扩展外,技术难度也逐年持续提升。

  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三级手术和微创手术占比分别为37.82%和14.41%,较2020年分别提升2.50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部分二级公立医院逐步开展了具有一定难度的手术,腹腔镜和胸腔镜下操作等微创手术也得到应用,部分二级公立综合医院能够开展手术和操作的种类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达到1.04,相较2020年提高0.03。

  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稳步提高,为有效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奠定了较好基础。

  

  (2019-2021年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运营能力有所增强,

  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进一步体现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0.72%,较2020年有所提升,而重点监控药品、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均下降,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进一步体现,二级公立医院“腾笼换鸟”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

  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在医务人员满意度上也下功夫,要求职能科室深入临床科室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医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员工子女假期托班、为员工父母免费体检等,努力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为85.44分,较2020年增加0.21分,门诊患者在护士沟通方面满意度分数较高,在隐私保护和医生沟通方面分数提升较快。住院患者满意度与2020年基本持平,在医务人员回应和医生沟通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健全,

  紧缺医师增速不足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经费为18.83亿元,较2020年有所增长。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等紧缺医师数量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低于二级公立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整体的增长速度,仍有个别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尚未配备麻醉、儿科或病理医师。

  专科能力整体水平有所提升,旗县二级公立医院的专科能力整体优于城市二级公立医院,部分城市二级公立医院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

  下一步:落实“千县工程”和 “百千万工程”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聚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支持二级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二级公立医院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医联体建设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持续推进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同质化发展。

  指导纳入“千县工程”的县医院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提升二级医院主要临床专科能力,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

  西医类医院数据显示,通过连续三年的绩效考核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县域卫生将其中的要点整理如下:

  二级公立医院诊疗病种覆盖范围逐年增加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收治住院患者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疾病患者为主,符合二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同时,二级公立医院诊疗病种覆盖范围逐年增加,部分二级公立医院逐步开展了具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此外,二级公立医院在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腹腔镜和胸腔镜下操作等微创手术在更多医院得到应用。

  集采药品完成比例为92.34%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5.02DDDs,较2020年下降1.30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DDDs的综合医院比例较2020年下降3.83个百分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比例为92.34%,较2020年提升0.36个百分点。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的最高级别为5级

  2021年,全国88.40%的二级公立医院参加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其中,60.36%的二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达到3级及以上;二级公立医院中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的最高级别为5级,占比约为0.3%,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等省份。

  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降幅明显

  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0.72%)、人员经费占比(40.20%)均较2020年有所提升,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1.12%)、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30.45%)较2020年均有所下降,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进一步体现,二级公立医院“腾笼换鸟”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在次均费用方面,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3.72%和10.91%。

  部分城市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

  2021年,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等紧缺医师数量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经费为18.83亿元,较2020年有所增长。旗县二级公立医院的专科能力整体优于城市二级公立医院,部分城市二级公立医院已经或正在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

  43.87%的医院运营出现亏损

  仍有个别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尚未配备麻醉、儿科或病理医师,或紧缺医师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信息化支撑方面,仍有200余家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等级为0级,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在运营管理方面,在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的背景下,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东北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在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等体现医疗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效果的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西北、东北地区二级公立医院的医疗盈余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且区域内医疗盈余为负的二级公立医院比例相对较高。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浙江等省份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体现收治患者疑难程度的CMI值、三级及以上手术占比,以及能够诊疗的病种覆盖范围明显优于其他省份。

  绩效考核中,哪些省份被点名

  紧缺医师和人才培养

  兵团、宁夏:紧缺医师占比增长较快

  浙江、上海、青海:人才经费投入占比相对较高。

  山东、河南、浙江、广西:专科能力位于前列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

  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和诊疗病种覆盖范围

  北京、上海、浙江:稳居全国前3位,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广西、贵州:提升幅度较大

  兵团、云南、山东:DRG组数位于全国前列。

  东北: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三级手术占比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西北、东北:盈余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

  上海、宁夏、天津:参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国前列

  内蒙古、山东、广东:参加率增长较快

  宁夏、西藏、江西:合格率增长较快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

  山东、上海:5级(最高级别)较为集中

  上海、浙江、河南、山东、贵州:基础较好

  青海、山西、西藏:提升速度较快

  东北、华东: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相对较低

  监测分析结果的具体内容如下图:

  

  

  

  

  

  

  

  

  

  各位新老朋友: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

  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实习生丨张馨月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医视届MVW 县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