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年轻的小孟老师

  那一年,小孟刚刚大学毕业,来到县一中工作,略显青涩脸上分明写着踌躇满志四个字,大家都叫他小孟老师。

  年轻、精力充沛、有干劲、学历高,这四条凑在一起,让校长对小孟老师很欣赏。于是小孟老师成为了新一届初中二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二班的数学老师。

  每个班上都有一群学习掉尾的同学,俗称学渣加坏学生,他们承包了班级的后几名,也基本承包了班级里的大部分坏事:上课捣乱、逃学、打架、欺负同学……。

  于小伟就是一名坏学生,刚开始他在小孟老师面前还是规规矩矩,后来看到这位年轻老师总是一脸和善的样子,慢慢开始当面放肆了起来。

  有一次数学课,小孟老师在台上讲实数和负数,于小伟照例在桌子上玩游戏,不知道为什么,原本静音的游戏突然发出了打斗的声音,在课堂上显得格外刺耳。

  小孟老师很生气,他让于小伟马上把手机关了。或许是游戏打到一半被打断很不爽,也或许是觉得自己丢面子了,于小伟并没有听小孟老师的话,反而回了一句“凭什么?”,接着低头继续玩游戏。

  年轻难免气盛,小孟老师虽然平时脾气很好,这一次也忍不住了,他走下讲台来到于小伟面前,一手抓住于小伟的胳膊,一手夺过手机摔在地上。伴随着“peng”一声,屏幕开裂了……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正常父母如果听说类似的事,只会责怪自己的儿子不听话,甚至还会把孩子打一顿。

  但于小伟的父母不一样,于小伟的母亲感觉自己的儿子受了委屈,以殴打学生和损坏学生财物的理由,把小孟老师告了,而且是直接告到教育局。

  在教育局,一旦发生家长状告老师的事,老师就是绝对的弱势群体,有理也要弱三分,更何况小孟老师又是新老师好欺负。在于小伟母亲的不依不饶下,学校最后为了息事宁人,免去了小孟老师的班主任职务,对他进行了诫勉谈话,并且让小孟老师赔偿了一个新手机给于小伟。

  经历了这一次打击,小孟老师意识到有些学渣是无药可救的,他决定放弃学渣,从此一心上好数学课。

  

  初中数学老师有两种讲法:一种是水过地皮湿应付差事,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讲到,然后把课本上的简单题布置给学生做;另一种是尽心尽责、深挖讲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外,还单独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布置给学生。

  小孟老师选择了第二种,布置的作业难免有些多。好在他比较佛系,有的学渣不交作业他也不管,有的学渣抄作业他也只当没发现。可惜,有个别家长不干。

  有一位中等生的家长,因为孩子晚上10点还没有写完数学作业,一气之下向学校投诉,说数学作业太多了,与教育减负的精神不符。

  家长的投诉学校不能不理,在学校的要求下,小孟老师从此只布置课本上的习题。

  虽然吃了亏,但小孟老师还是想着在教学上做出一点业绩。这一次,他不再追求广泛提升学习效果,而是想带着几名尖子生参加竞赛。

  小孟老师所在的县一中虽然是当地最好的中学,但教学质量和省城完全不能比。那时候上面还没有禁止聚众做难题,初联竞赛也光明正大地存在,但小孟老师学校的竞赛成绩惨不忍睹,那几年来初联最好的成绩就是省二。

  心高气傲的小孟老师的目标是省一,他挑选了5名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让他们每天放学后晚回家一小时,周末又抽出半天时间,利用这段时间集中刷小蓝本,自己免费辅导。

  小蓝本这种神书,如果孩子天赋好又能坚持认真刷,在初联竞赛中得到省一还是很有可能。

  小孟老师想得很美好,但现实并不如他所愿。有家长把他告到了教育局,以收费补课的名义。

  

  告状的家长并不是这5名学生的家长,虽然教育局的调查结果证明了小孟老师的清白,但更多的事情出现了:多位学生家长抗议小孟老师给尖子生单独开小灶,要求把自己的孩子也纳入补课。

  数学竞赛,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只有极少数孩子适合学奥数。而且竞赛辅导也只适合小班教学或一对一辅导,否则效果不可能好。更何况这种大规模的补课,学校和教育局都不可能同意。小孟老师的竞赛培优计划就此泡汤。

  接连几次受挫之后,小孟老师成熟了很多,他开始认真向其他资深教师学习,按部就班地教学,按时上下班,不再标新立异。渐渐的,小孟老师变成了孟老师,和其他老教师没什么区别。

  几年过后,学校里又新来了一名小齐老师,年轻而充满干劲,听说小齐老师在带着尖子生准备竞赛时,孟老师突然想起了曾经的自己:那个踌躇满志、一心搞好教学的小孟老师,怎么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