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中提出: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部编一年级上册,要求会认30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0个生字。根据课程标准和部编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掌握一些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我在对部编一年级上册进行识字教学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听其音,识其字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虽然幼小,但是对汉字并不陌生,他们在上幼儿园和学前班时,或多或少都认识了一些汉字,还有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与以往我们使用的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学习拼音之前,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又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汉字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让学生能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地突破拼读的难点。教材在第一单元编排时,第一课《天地人》,以国画为背景,把“天地人,你我他”以三个字为一行,排列成两组,借用了《三字经》的传统蒙学识字方法;第二课《金木水火土》的一、二、四行结尾押的“u”韵,是采用韵文识字;第三课《口耳目》是对照图画,看图识字;第四课《日月水火土》,是采用象形文字识字;第五课《对韵歌》,采用对对子识字;《语文园地一》的“识字加油站”主要采用谜语识字的方法,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拼音,不能借助拼音进行识字,所以在进行第一单元识字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听读”为主的识字教学方法。“听”,就是学生通过听老师、听同学对字的标准发音或听课文的录音,来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读”就是通过学生读这个字,来巩固这个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同时老师和同学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读音,了解学生对这个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比如我在教学《天地人》这课时,先用课件出示语文书第七页的插图,让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图上有几个人?”学生回答“图上有两个人。”我请答对的学生大声教全班同学说两遍“图上有两个人。”然后出示“人”字,因为这个字很简单,加上学生在学前班就学过,学生都认识这个字,我就采用开火车让学生来读,发现有的学生没有读准翘舌音,有的学生二声读得不准,就告诉学生:“读人字时,舌尖要翘起,靠近上面牙齿根部上面一点点{硬腭},音调要上扬。”接着就让学生跟着我读三遍“人”字,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片上是什么人?学生能根据图片说出“老人”、“女人”、“男人”这些词语,接着我又提问:“除了图片上的人,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学生又说出了“大人”、“小人”、“机器人”、“太空人”等词语,在学生说的过程,我把学生说的词语板书出来,让学生把字的读音和字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听、读”,让“人”字的读音和字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二、随其文,识其字

  为了避免识字教学的单调枯燥,也为了识字教学达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目的,所以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随课文分散教学生字”的方法。比如我在教学第十一课《项链》的生字时,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拼拼音,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拼读较困难的音节,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同桌互读,互相指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后“我会认的字”的生字表,在课文中把这些生字圈起来,因为学生要在课后生字表中看字,看了要在脑海里留下一些印象,这样才能在课文中圈出来,学生把生字都圈出来后,我把圈好生字的课文投影出来,让学生逐一对照看是否有漏圈的生字,有时我还故意少圈一两个生字,检查学生是否检查得仔细,又能让学生再次和生字见面,我以本课的第一个生字“蓝”为例,是怎么做到识字教学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我首先抽学生拼读“蓝”的音节,根据学生的发音情况强调:“’蓝’是边音,不是鼻音,注意读准二声。”然后示范拼读,再抽学生读“蓝”在课文中的词语“蓝蓝的”,再读“蓝蓝的”所在课文里的句子,“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我然后提问:“这个句子写了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能回答:“大海的颜色是蓝蓝的。”我又问:“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能回答:“大海的样子是又宽又远。”本课的十一个生字按照这个方法教学完后,再把课后“我会认的字”带拼音投影出来,抽学生逐一拼读,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字除了组课文中的词语外,还可以组哪些词语,比如“蓝”,学生又说出了“蓝天、蓝色”,让学生在说词语时,再次巩固字音和试着运用所学的字。在这课的生字中,我们岳池人把“和”与“活”的读音容易混淆,所以我又把这两个字的拼音和这两个字,单独板书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拼音,然后进行拼读,并采用说词语,来区分和巩固这两个字的读音及用法,比如“我和你、和平、和气”,“快活、活动、生活”。在这课中,还有“娃”和“挂”是形近字,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后,说说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学生同桌讨论后,能交流出:“这两个字相同的地方是,右边都是两个土;不同的地方是,读音不同,一个认‘挂’,另一个认‘娃’,它们的部首不同,‘挂’是提手旁,‘娃’是女字旁。”我又乘机提出:“为什么‘挂’是提手旁,‘娃’是女字旁?”学生思考后说:“挂东西要用手去,所以‘挂’是提手旁;娃娃是女人生出来的,所以‘娃’是女字旁。”这样既巩固了这两个字的字形,又让学生逐步尝试用“联想”识字的方法进行识字,逐步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的作用。最后把这课所有的生字打乱顺序,把这些字的拼音也打乱顺序投影出来,抽学生上台把生字和它相对应的读音连起来,以达到检验学生对本课要求“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

  三、多渠道,多识字

  不管是我们以前使用的“西师或人教”教材,还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部编教材,都很注重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因为在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家里的电器名称,包装盒上的商标,各种使用说明书,家里的书报,电视屏幕上与声音同步的文字;大街上的广告牌,商店的店名,街道的名称;学校里的各种展示牌,墙上的名人名言,黑板报,班级文化栏,各种规章制度,班上同学的名字等,这些汉字都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我是怎么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认识这些字的呢?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方法引导,记得我十几年前,在对一年级上册进行教学时,发现班上有个叫“刘吴”的小男孩,他的识字量和朗读能力,远远高于班上其他的孩子,我就问他“你怎么会认这么多的字呢?”他说,他在看电视的时候,耳朵听电视里的人讲话的声音,眼睛看电视屏幕下的字,因为经常看电视,所以就认识很多的字了。以后我每上一个一年级时,就把这种“看电视识字”的方法教给学生,还真的对学生识字有帮助,比如我现在教的这一个班,在对第九课《明天要远足》进行识字教学时,我为了检查学生课外识字情况,就先出示这课“我会认”的字,不带拼音,抽学生来认一认,有个叫张昊然的学生,他说他能认识“亮”,并且说,这是“诸葛亮”的“亮”,我就问他,你怎么知道这是“诸葛亮”的“亮”字呢?他说,他在家里和哥哥看电视的时候,电视里有个“诸葛亮”,所以我就认识“亮”了。其次,我提前布置和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本册《语文园地六》的“展示台”,要求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养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我就在上本单元之前,布置学生在街上、家里、学校,认一认看见的字,如果不认识,就猜一猜那个字认什么,再问家长或老师,在上本单元“展示台”时,我用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人民路”“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让学生认一认,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让他们认识了这些字,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的字:“银河幼儿园”“巧克力”“辣条”“旺仔牛奶”“坪滩”“西游记”等,学生纷纷举手交流,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我就又布置:“我们以后还要展示同学们在生活中认识的字,比一比,看谁认得多、你们要继续在生活中识字哟。”过了两周,因为我们一年级学生要征购校服,学校发的《自愿征购校服告家长书》的回执单,需要家长签字,班上有个叫“胡采祯”的女孩,因为她奶奶不太会写字,她奶奶就让胡采祯代签名字,她果然写起了她奶奶的名字“张凤琼”,她奶奶把这件事告诉我后,我就问:“胡采祯,你怎么会写奶奶的名字的?”她说:“我看了妈妈寄回来的包裹,上面有奶奶的名字,我记住了,就会写了。”我在班上表扬了她。在本期新课结束后,我又专门用了半节课来让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这次孩子们展示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就更多一些了,还有十几位孩子上台来,正确地书写了自己家长的名字。

  在这里,我只较详细地列举了我在本期识字教学中采用过的三种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把“加一加”“合一合”“分一分”“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猜字谜”“数笔画书空”“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做动作”“看图识字”“情景识字”“编故事识字”“集中识字”“游戏识字”等识字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避免了识字教学的枯燥、单调,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