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卖油翁》被选进课本,但是却把最后一句删了,你看它说了什么
原标题:《卖油翁》被选进课本,但是却把最后一句删了,你看它说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古人留下了许多文学瑰宝。如今,这些诗词、文章都会出现在不同的教材之中。但是,由于传播的含义不同,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和删除。比如小学课本上,大多都是在赞扬亲情或国情。毕竟,这些文章的出现,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与思想层次。因此,会删除一些带来相反含义的段落或句子,人无完人古人的创作也不一定都十全十美。
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小学课文中的《卖油翁》,这是一个暗藏深寓的故事。但是,在选入课本前,责编老师却将它的最后一句删除了。这也不禁让大家好奇,最后一句究竟说了什么,为何要选择删除?想必大家都知道,古文与现言在表达方式上有非常大的差距。他们只需短短几字,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大都是精华所在,所以《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想必有不同的含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下文中了解!
其实,《卖油翁》只是文章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文章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写的《归田录》。他年轻时,一直在朝为官直到晚年时期,才选择辞官回乡。而《归田录》便是他一生所遇到过的奇闻异事。当然,这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围绕在官场之中,就连当朝帝王宋仁宗也被记录在册,都是一些令人深思的情节。
而《卖油翁》的故事,就是围绕北宋官员陈尧咨展开。据历史记载,陈尧咨在文学方面十分突出,跟其他文官不同的是,他对武艺也非常精通。并且,他还是宋太宗在位期间的状元郎。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却与卖油翁发生了一件小故事。事情的起因,便是陈尧咨在院落中练习射箭,而他对自己射中的靶子十分满意。
就在他准备结束射箭时,一位卖油的发翁只是神色淡淡摸了摸胡子。这也让陈尧咨十分好奇,难道是自己的射箭技术让这位阿翁不满吗?老人对他的疑惑进行了解答,你这不过是因为经常来练习罢了!对于这个回答,陈尧咨十分不满,他认为阿翁就是故意嘲讽他。老人看他愤愤不平的样子,便为他展示了自己的拿手本领。
阿翁将自己的酒壶拿了出来,将一枚铜钱放在酒壶之上。他对陈尧咨说道:我能让倒进的油不沾染铜钱半分。陈尧咨自然不信,接下来阿翁就为他展示了一番。眼看着油快要沾上铜钱时,却仿佛缩小了一般,透过铜钱的小口进入酒壶之中。这时,阿翁又对陈尧咨说了一句话:这没有什么奥秘,不过是经常练习熟练罢了!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熟能生巧”,见到此状的陈尧咨也平息了自己的怒火。阿翁的一番话也彻底让他醒悟,陈尧咨送别阿翁后,便回到了屋子中。对于这则故事,欧阳修也有自己的看法。而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便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究竟有何含义?为何会被删掉呢!如果,你进行深入的探究,便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年轻时在朝为官。其中,有一项工作便是记载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但是,他的记录并不出于自愿。甚至,面对一些皇室秘闻时,都会被当朝皇帝勒令更改。这也是让欧阳修十分的痛苦,在他看来史书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保障历史的真实性。这也是欧阳修撰写《归田录》的重要原因,他想让百姓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
而《卖油翁》的主角就是自己同朝为官的好友陈尧咨,他想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与思想。毕竟,在朝为官时有太多的无奈、心酸。《归田录》就是欧阳修经历一切过后,自己想要表达的看法。陈尧咨与他相同,由于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树敌颇多。按理说,欧阳修与陈尧咨的能力十分出众,也算朝廷重臣为何会遭受排挤?
其实,朝堂之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和谐。表面上是一片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稍不注意便会牵连九族。而欧阳修与陈尧咨又过分的正值,时常会触碰到其他官员的利益。因此,经常会遭到诬陷,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后来,再一次贬谪的路途中,欧阳修听到了陈尧咨因病逝世的消息,为了纪念他,便将《卖油翁》这个故事写进了《归田录》之中。
这时的他本就对朝廷不满,再加上好友的离世。所以,他不禁感慨,联想到自己一辈子兢兢业业的为朝廷做贡献,却落得如此下场。而陈尧咨更是不值当,明明是一朝状元,却成为了利益的牺牲品。所以,《卖油翁》的结尾才会有“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的抒发,而这又与欧阳修和陈尧咨有怎样的联系呢?
这句话一共包含了两个故事。其一便是庖丁解牛,主要讲述了庄子看到庖丁杀牛的整个过程。当时,梁惠王正在举办一场盛宴,而庖丁便是指定的厨师。庄子也是在偶然间看到的,由于庖丁技术过于精湛,他才一直驻足看望。在观看过程中,庄子不禁问道:“为何你的技术如此的熟练?”庖丁回答:“我已练习了三年之久,牛的每一个部位我都一清二楚。”
这难道不就是《卖油翁》所阐述的熟能生巧吗!其二便是轮扁斫轮,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据悉,齐国的一位工匠十分出名。有一次,他奉命为齐桓公修缮出行工具,而当时的齐桓公正在看书。这位工匠便好奇问道:“你在看什么书?”齐桓公回答:“圣贤书”。这个回答让工匠十分不解,他开口说道:“圣人早已不在,这些书又有何意义呢!”
在工匠的眼中,只有你自己切身实践过才能得到答案。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有名,就是在修缮工具中经常实践,直到自己满意才是正确的答案。然而,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奥秘时,他只是说多进行实践罢了!这两个故事,都有熟能生巧的含义,但又大不相同。而最后一句话为何删除?就是不希望学生觉得读书没有意义。毕竟,每个人的感官都是不同的,我们也不能全按照古人的思想出发!
欧阳修能用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我们十分理解。但是,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讲,肯定要加以引导。如果,人人都觉得读书没用,那这个世界还怎么发展。这也是我们将这句话,在课本中删减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