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油城样板”
市域治,天下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崭新的时代命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始终坚持排查调处“多元化”、服务管理“网格化”、综合施策“精细化”,形成了“四个一”管理、“四则运算”运行模式,积极打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油城样板”。
做足建章立制“加法”
2021年,克拉玛依在全疆率先制订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责任制等指导性文件,明确目标、厘清“责任单”,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成立由党委领导、政法牵头、部门参与、多方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区级组织实施、街社具体落实、部门联动互通的全维度工作链条。
同时,我市紧紧抓住油地协作这个“关键点”,秉承企地和谐共建、平安成果共享的工作理念,围绕涉企信访矛盾关联主体多、专业性强等问题,与驻市央企共同建立油地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做到问题共研、矛盾共析、资源共享,增强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确保“小事不出站队、难事不出厂处、大事不出油田”,年均妥善处理工资拖欠、个人维权等案件60余件。
为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我市拓宽市域社会治理思路,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化解“23456”工作机制,实现调处效果最优化、工作合力最大化。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同频共振,立足市域实情,我市牢牢把握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规律,持续优化程序衔接、功能互补、手段综合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做足“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加法”,确保了矛盾纠纷化解高位推动、高效运行。
做优定纷止争“减法”
针对以往群众化解矛盾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市创新“政府搭台、部门唱戏”的工作思路,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为平台,做优“化解零距离、群众少跑腿”的“减法”,切实守住平安“主阵地”。
为此,我市聚焦阵地打造,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之路,建成并运行1个市级、4个区级、15个街道(乡镇)矛调中心和118个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室,健全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纵向四级”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调解、专业性调解、协会调解“横向六联”的调解体系,实现纠纷调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为推动资源整合,实现纠纷受理“零障碍”,我市积极盘活现有调解存量,打通关键难点堵点,合力化解疑难矛盾纠纷,形成“1+5+N”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从“单部门办理”向“多元协同办理”转变。
此外,我市还突出基层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有效整合多项解纷服务向社区(村)基层延伸,依托1.5万名网格员和联户长运用邻里共情、乡音乡情等解纷手段,发挥“多网合一、一网多人”矛盾化解工作优势,通过“集中受理、上门处理、预约办理”等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群众有呼吁、社区有回应”。
做强多方联动“乘法”
据了解,2022年以来,我市共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600余次,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升级145起,处理矛盾纠纷13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6%。
为建设起一支高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我市充分发挥20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职能作用,孵化培育了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赵天仓为代表的民间调解员和“舒情调解室”“娟子工作室”等54家调解类社会组织,丰富了基层调解品牌网络。
在此基础上,我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和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巡回服务、上门服务,依托社区(村)“法官工作室”,将定纷止争的工作职能延伸到诉前,将解纷场地前移到群众的“家门口”,减轻群众诉累,节约司法资源,60%以上的民事案件化解在庭前;发挥景区管理机构、人民调解组织间的联动机制,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涉旅游民事纠纷案件化解率100%,极大提升了旅游环境的整体形象,推动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通过创新社会治理理念、落实社区警务工作措施、全面实现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由网格员和“红细胞党员”等基层群防组成群治力量等措施,我市构建起了一支互为补充、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队伍,不断做强“化解一个、影响一片”的“乘法”,有效防范风险蔓延、叠加和升级,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彻底、高效快捷。
做细短板弱项“除法”
针对部分群众法治素养不高、调解资源统筹不够、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多重问题,我市加大宣传力度、推进立法建设、推广数字平台应用,做细“以释法消盲区、以立法去壁垒”的“除法”,促进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向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通过“大小喇叭全面覆盖、敲门行动个别服务”的方式,借助“台、报、网、微、端、屏”等宣传媒介,我市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覆盖人数累计达40余万人,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为了让纠纷化解有力度,我市在全疆率先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功能职责、突出特点优势,健全有机衔接、规范程序转换,鼓励多方参与、完善保障措施,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解纷需求。
此外,我市加大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的应用力度,健全资源共享、联动共管、动态跟踪、全面覆盖、高效快捷、科学管理的运行体系,对矛盾纠纷案件情况进行数据监测、统计分析,实现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服务精细化。2022年以来累计受理各类诉求及矛盾纠纷15141人次,受理率100%,转交办率100%,解决率99%,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今后,克拉玛依将进一步探索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群众安居乐业局面不断巩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具有示范效应的“油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