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又有新证据,初试第一被刷考生再发声:上交大面试官去年才毕业
原标题:又有新证据,初试第一被刷考生再发声:上交大面试官去年才毕业
凡是通过考试进行“选拔”的地方,公平性理应摆在第一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更是如此,虽然最终被录取的人数不足两成,但只要公平性没有问题,考生也都心服口服。
遗憾的是,研究生复试工作开展后,关于复试公平性问题的声音不绝于耳,院校不愿公开回应,考生在声嘶力竭,究竟谁是谁非?
01
初试第一被刷考生再发声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系的安徽考生,此前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研究生复试不公平,报考的是会计,初试成绩为262分,位列第一名,但在复试中只拿到了138分,其中面试只有“地板分”61分。
该考生认为面试过程中存在不公平问题,一方面问题超纲,自己回答的问题和其他考生不一致,存在被人为压分的情况;另外一方面,考官提问存在针对性,不友好。希望上交大公开面试录像。
此事很快在网络引不适议,各方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面试过程存在不合理现象,但也有人认为该考生跨考、基础差,在面试中淘汰很正常。
此事经过舆论发酵后,又有了新进展:
该考生收到了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的邮件回复:
在回复邮件中,安泰经管学院认为,经过认真调查,确认复试组织、过程、内容符合规范,专家组依据会计专硕培养目标,围绕考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行提问,符合会计专硕项目要求,最终成绩客观反映了考生的综合表现,结果公平公正。
也就是说考生质疑的面试不公平问题不成立,对此该考生并不服气,再次在网络公开发声:
考生对安泰经管学院的回复表示震惊,认为对方的回复没有做到客观、公正和公平,也没有详细的解释,内容空洞无物,显得推诿而傲慢。
02
又有新证据:上交大面试官去年才毕业
考生认为安泰经管学院的回复不公正,并指出问题所在,公开了新证据:
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复试专家组成员不合规,面试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上海交大现行的《沪交研〔2023〕76号》文件《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第九条规定:
复试专家组应该由5位责任心强、为人公正、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学术能力强的教授或者副教授组成,但该考生经过核实后发现,当天给他面试的考官中有两位是助理教授,两位考官都是2023年才毕业的博士,于2023年4月入职。
因此考生认为考官人选不符合相关规定,谈不上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也不符合教授和副教授的要求,专家组不合规。
既然专家组人选都不合规,面试结果能确保公平吗?该考生坚持认为,面试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需要由第三方重新进行评判。
另外,考生继续强调了面试过程中的提问不一致问题,考官给他出的问题难度明显高于其他考生,不同考生的问题难度不一致,违反了《上交大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十八条规定:
同一专业各平行复试小组面试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应当保持一致。
关于考官提出高级财务会计相关的问题,考生认为是超纲,因为《上海交通大学会计审计宣传册》的内容显示,《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硕阶段课程,而该问题是由年轻的助理教授提出,一位不具备考官资助的人员提问,超纲问题让考生无法回答。
该考生还从侧面多个渠道获知,其他考生都只针对简历提问,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的回复太过于轻描淡写,显得很不公平。
03
考生提出10点诉求
对于自己遭受的面试不公平待遇,考生对上交大提出10点诉求:
通过考生的的10点诉求来看,问题主要是集中在面试的评分标准、考官打分具体数据、复试小组成员合规性、面试问题难度不一致等方面。
考生最后的诉求就是希望上交大将面试录像公开,并交由第三方重新评判、重新打分,因为他不认可整个面试过程,考官不合规,问题不合规,充满针对性,这样的面试结果如何让人信服?
04
观点:考生合理诉求应得到回应
从考生的两次发声来看,文笔犀利,思维清晰、逻辑严谨,正如很多人所言,不愧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入学分数比不上上交大,但好歹也是985高校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读上交大专硕都无法上岸,考研竞争也太激烈了。
可更多的人还是在呼吁复试的公平性,因为该考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属实,面试过程就存在瑕疵,要知道研究生复试直接决定考生能否上岸,考官的合规性、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影响面试过程的客观与公平。
事已至此,考生是不会放弃诉求的,与其这样,上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还是应该从维护声誉的角度出发,全面、客观、系统地公开回应考生的合理诉求,这样既可以打消考生的疑问,也可以向外界证明面试过程的符合规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