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重庆市2023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布

  今天(18),重庆市教委下发通知公布了我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办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民办中小学将于6月20号步开展招生录取。

  6月15号至6月19号,所有适龄儿童家长须进行信息采集,学生若选择就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只能选择一所民办学校报名,公办、民办学校不能兼报。

    重庆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采取依法入学、就近免试原则。

  2023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凡年满6周岁及以上儿童,应当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报当地区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重庆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测评或者委托校外培训机构采取考试、测试、面谈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条件和依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小学新生入学实行“三对口”,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屋产权证明(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在对口学校入学。农村地区以学龄儿童户籍为主要依据,在对口学校就读。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无自购房,自出生日起户籍一直挂靠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招生服务区常住的,视为符合“三对口”入学条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各区县教育部门要按照辖区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核定招生计划,并通过学籍管理系统严格管控,不得超计划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摇号录取。

  5月20日前,各区县教育部门应公布本辖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招生工作安排、招生计划、报名程序等相关信息。“公参民”学校规范整治后的招生入学,规范整治后转设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有关区县教育部门要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科学合理制定“一校一策”招生工作方案。对规范后继续举办民办学校的,必须独立招生,严格执行招生纪律,不得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不得以参与其办学的公办学校或其分校的名义招生。

  6月15日至6月19日,所有申请公办学校入读或申报民办学校入读的适龄儿童家长,须按照区县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工作要求,登录“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报名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网上信息采集。学生若选择就读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只能选择一所民办学校报名,公办、民办学校不能兼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民办中小学于6月20日同步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的,采取登记注册方式直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由区县教育部门于6月20日统一组织电脑随机摇号,全程接受监督。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电脑随机录取结果产生后,“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报名信息采集系统”将发送手机短信通知学生家长登录系统查询摇号结果。

  经摇号录取的学生须在6月21日18:00前登录系统进行确认;未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回到所在公办学校录取体系内,按相关规定由所在区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保证公办学校“兜底”,防止学生辍学。

  6月30日,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完成招生工作。7月30日前,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发放《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重庆之声记者夏蕴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