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精简编外人员,三类人群首当其冲,教师岗位也不例外
当前就业环境下,大学生有充足的理由选择铁饭碗,一来有家长的支持,二来铁饭碗的确更稳定,三来铁饭碗会让学生更体面,因此哪怕没有编制,大学生也愿意在体制内当个临时工。
事业单位招聘的编外人员无疑是最多的,有单位自招的合同工,也有第三方派遣,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就进来混个工作的,这些编外人员的出现引发不少乱象,也让在编人员没有履行本职工作,因此各地发布通知,机关事业单位要精简编外人员。
哈尔滨、内蒙古等地都开始着手精简编外人员,计划每年精简20%,5年内完成,这一信号让不少大学生很伤心,因为就算没编制,不少人都是通过考试层层选拔进入事业单位的,说精简就精简,自己难道这就失业了?
其实事业单位精简,并不意味着所有无编人员都被清除,精简也有一定的标准,有三类人群在这次精简中首当其冲。
【没有和用人单位签合同,也不属于劳务派遣的人】
事业单位的无编人员招聘有三种渠道,一种是政府统一招考,这种哪怕无编,待遇和正式工也相差无几,一种是单位自己招考的,比如说很多法院的书记员,还有一种是第三方劳务派遣,不过在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无编人员,那就是凭关系进来的,单纯就是想找个班上,这类人员将在精简中首先被清理。
【考核评估不合格的人员】
不管有没有编制,事业单位中都有努力和摸鱼的人,可能因为单位好,工作轻松,导致不少人考进去后就开始混日子,工作消极对待,各种考核任务都不达标,这类考核评估不合格的人员也将被精简。
【合同即将到期,还未续约的编外人员】
一般来说通过单位招考进来的大学生都是比较正式的,虽然合同是到期续签,但也算稳定,不过这类人员也不能高枕无忧,如果合同到期单位不打算续约,那妥妥是在精简名单之列的,这类人通常都是能力不强,在岗位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用人单位自然就不会续约了。
公立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在这次精简中教师岗位也不例外,有多种渠道证明教师队伍也迎来人员的筛选。
教师退出机制已经在各地开始实行,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么被转到非教学岗位,要么被劝退,比精简编外人员还严肃的是,有编教师也在其中,但凡是考核不合格,道德有污点的都可能面临开除的局面。
很多学生选择师范专业都是看重教师编制的稳定,每年考编竞争激烈,对教学没热情的人也混在其中,或许是为了遏制这种现象,部分地区开始招考参聘制教师,所有待遇都一样但就是没编制,这种方法也会让教师队伍精简一二。
其实教师队伍的精简还不光是政策上的,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新生儿数量降低,没有新生儿,自然学生数量也减少,从前的教师还足够匹配新学生,多出来的老师都面临失业的局面,招新老师的频率当然也降低了。
由此可见未来教师数量或许会大幅度的减少,不少幼儿园如今都面临一孩难求的局面,中小学的学位可能也达不到满员,不过换个角度想象,一个班级学生数量减少,老师或许照顾的更周全,不过对想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要再慎重一点考虑了。
事业单位精简编外人员,看起来和在编员工没有关系,实际上也有不小影响,正是因为编外人员数量多,所以在编人员都不干活儿,如今编外人员精简,原本的工作又回归在在编人员手中,不快点适应,能力不行的一面就要暴露了。
别以为有编制就能隔岸看热闹,如今编制岗位难得,对在编人员的考核也严谨起来,再加上各地热心群众的监督举报,一个不小心就容易丢掉编制身份,还可能因为触犯职业要求而被追究相关责任。
所以说考编不易,上岸后也得珍惜,光想着铁饭碗的福利,却不想履行岗位应有的义务是不行的,这样的人迟早会被淘汰掉,升职加薪更是别想了。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