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风骨,边伯的故事
边伯于总编辑任上退休多年了,平时很少来单位,但每年总能见到几回。最近来得比较勤,差不多每周都来一次。
原来老人家是来请过去的老部下,帮忙打手稿的。办公室的一位同事的父亲以前和边伯搭过班子,是边伯看着长大的,对边伯的事情也非常热心和负责,每次打完手稿现场校对,又快又好,老人家也很满意。边伯的文章我看过几篇,差不多是朝花夕拾的风格,内容非常的真实,文字非常的简练朴实,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感,和为人处事的智慧与哲思。人生近七十年的感悟和心得在文字间跳跃,也成为边伯笔耕不辍的动力。
边伯是1979年分到沙市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小字辈的我跟他认识差不多快25年了,在我印象里,边伯非常的随和,无论和谁说话声音洪亮爽朗,对年轻人总是给予欣赏和鼓励的眼光,长者风范溢于言表。那个年代娱乐方式并不丰富,有幸跟边伯下过几回基层,边伯喜酒,晚餐差不多两杯酒后卡拉OK两小时,尽兴之时他也会放开喉咙唱几首,大家一起乐呵乐呵。生活中的边伯随和但一点也隐藏不住他的文人风骨,老人家信奉心底无私天地宽,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他眼里是揉不得半颗沙子的。据说曾经和单位的几任一把因为工上的大是大非问题,边伯都是拍过桌子打过板凳的。在旁人看来,作为二把他该表达的表达了,该反对的反对了,至于事情最后结局如何,他做到自己问心无愧。
上周,边伯又过来了,这次同事帮他完成了两篇稿子,边伯很高兴,执意喊了八九位昔日部下,中午一起吃顿便饭。为了不让大家推辞,他还掏出一小沓钞票说这是最近起了点小水,不要担心让他破费。因为是中午,边伯自己要了二两酒,大家有的豆浆,有的温开水,但气氛非常的热烈。边伯依然是该鼓励的鼓励,该骂娘的骂娘,还是那份风骨和情怀。一顿便饭吃了两个小时,离开时大家陪老人家走了一大截,才拦了辆的士把他送走了。显然大家和边伯一起感到开心,感受到长者的宽厚和智者的气场。
其实,现实生活中人走茶凉,莫过于此。边伯退休多年,却依然还深受老同事和小字辈的尊重,我想,这一切都源于他不唯上、不欺下,对事不对人而又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吧。祝愿老人家心想事成大作早日付梓,相信这份智慧与哲思会给年轻人以启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