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我的画不够“现代”,我比较“恋古”

  

  梅墨生(1960-2019),号觉予、觉公,斋号化蝶堂、一如堂,河北迁安人。书画家、评论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书法及绘画受业于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诸先生,曾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理论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

  我小时候就喜欢画画。画画出于天性,自是情理中事。稍长大后,知道了不同画种,觉得读新鲜。再长大读了美校,知道了不同画法,更觉行兴味浓厚,胆子大起来,决心也大起来。

  后来,见识多了些,便觉得怕惶恐,画儿还能画成这样?再后来,“知识”倍增,又知道了不少新潮流新样式新观念,更觉得不明白了,人们这么“画”——制造,是干什么?

  带着一大堆问题,愈来愈多的困惑与疑问,我长到了三十几岁。我被这眼花缭乱的绘画世界弄得愈来愈不明白。想到“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的流行歌词,不禁一笑。大概人类这种“文化动物”就是可怕的,也是可怜的,他们总在闹事儿,又总在期望和平。真是无聊又无奈。

  自打三十岁后,我将我的多年所看到所想、所感所受,包括从古人前人那里,外人洋人那里读来的、学来的东西郫自我消化了一番后,陆续写出了一些文章,算是多年热心艺术的一种体认与态度。于是,竟冒领了一个“评论家”的头衔或形成了一个“搞理论的”形象。有时自己举着茶杯、悠闲地想,我怎么会好“理论”的?唯一的解释,只能说,自己有一求真的心性,喜欢表达一点关于艺术的观点而已。对此,自己也觉得可笑,大概是好名的“贼心”不死吧,说来也俗。人间万事,都有可笑之处。

  其实,在我而言,画画在早,写字稍后,中间又爱好不可少别的,“好”理论——写文章纯是晚近七八年的事儿。有人不免问我,你业余还画画,写字儿?我觉得这会不少。其实,我以艺为业,始终都有些业余的性质。吃设计饭、吃编辑饭、吃教书饭都是“业”,饭碗是谋生必需。至于所谓艺术,乃是我生命中的一种需要,是我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和渴求,仅此而已。它是“余”,但也是“业”,我说得是佛家所谓的那种“业”,当然也好像包括了世说的“事业”的意思。

  又有人问我:你又搞创作又搞理论,两者打不打架?或者说互相受用吧?我的回答是:我画画时从不想理论问题,搞文章时也较少考虑创作。但是,显然它们之间常常私下“幽会”这我也管不了。至于它们相互联系深浅爱莫如许程度,我更不愿去干涉,因为不仅“婚姻”,“爱情”更应自由。

  我的文化信念就是生命信念。有关生命的真实与理想都是我倾心的。人是生命体、自然更是生命体,我热爱生命的生机地说我热爱这个世界上的“生意”,我顺而歌吟健康与活力,倾倒于生命的大活力与大从容、大自由。中国古人之为“气”的东西——正是生命的存活状态。明了中国文化的“气功论”,也就入了中国文化的“玄”也并非一无好处,“玄想”是人的一大优长。

  我的花鸟、山水画,都不够“现代”,更与“前卫”无缘,因为我的文化情结有点“恋古”。但我始终认为,人类的恋古心理是有益于现代人类的,否则,没有这一维度的牵引,或许人类将以火箭卫星的奔向人类的终结。也未可知。在我看来,现代人类正是在现代文明奔向未来世界的“特快黑箱列车”上被动前行的,人类没缘方幸福地享受车厢外景致,使迅速赶往了一个危险的目的地。为此,我不厌倦恋古。但我并不守旧。有心人不难明白这是两事儿。

  我画画还不够地道,自己经常吵满意自己在一种后文人情结里,我慎重地感应着后现代文化。嘿,我扯远了。这些鸟东西与我的画画有飘乎联系,但没有直接的对应。

  我内心里无比敬重那些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他们心灵的独创与精神的放逐令我由衷感动。可是,我面对画纸,只有点真实地感受生命以及些墨色痕迹,让他们交迸、让他们结合。让他们散步才是。

  画画真不容易。可有乐趣。

  三清山印象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偶然的风景

  136cm×68cm

  纸本水墨

  1997年

  大壑松战图

  245cm×123cm

  纸本水墨

  2005年

  地久天长

  65cm×40cm

  纸本设色

  2005年

  一团元气

  65cm×40cm

  纸本水墨

  2004年

  大山图

  65cm×40cm

  纸本水墨

  2004年

  雁荡人家

  65cm×40cm

  纸本设色

  2004年

  绿万年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雪天香海冷烟云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吾生荷月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墨痕别种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婺源瑶里写生

  34cm×45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婺源瑶里写生

  37cm×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婺源瑶里写生

  37cm×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行书杜甫诗

  95cm×29cm

  纸本墨笔

  1999年

  行书明人诗

  137cm×35cm

  纸本墨笔

  1996年

  行书五言联

  198cm×45cm×2

  纸本墨笔

  1996年

  

  行书·安禅

  136cm×34cm

  纸本墨笔

  1996年

  

  行书东坡·望江南

  94cm×58cm

  纸本墨笔

  1991年

  

  行书七言联

  132.5cm×33cm×2

  纸本墨笔

  1997年

  

  六月

  100cm×68.5cm

  纸本水墨

  2011年

  

  追缶翁

  100cm×68.5cm

  纸本水墨

  2011年

  太阿一团气

  145cm×365cm

  纸本设色

  2011年

  秋潭

  70cm×45cm

  纸本设色

  1999年

  水云乡

  136cm×34cm

  纸本设色

  1998年

  溪声喧语

  137cm×34cm

  纸本设色

  2000年

  《020艺术观察》常年作品征稿1、投稿内容:作者姓名、联系电话、作者生活或工作照片、简历。艺术评论或自述。作品20幅左右,请标注作品名称、作品尺寸和创作年代。2、投稿要求:画种、题材不限,手稿、写生、创作均可。3、作品电子格式为JPG,大小在10MB以内,打包成压缩文件发送至邮箱:517172580@qq.com。4、我们不赞成一稿多投。本次活动只收取一定支持性费用。

  5、为了便于快速联系,投稿人可加编辑微信:15014066816

  艺术家检索(点击直接阅读)?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