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开展调查研究的层次和质量
原标题:着力提高开展调查研究的层次和质量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近日,江苏省委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作为教育考试机构,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实情、服务科学决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招考事业。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从“传家宝”的传承看待开展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毛泽东同志极其重视调查研究,他用大量时间广泛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进行调查,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经典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而且始终倡导并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为全党做好调查研究树立了光辉典范。从响应党中央号召的高度看待开展调查研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以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对标对表,随令而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实现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看待开展调查研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教育招生考试同样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必须以对高质量发展极端负责的态度,通过调查研究,开展难题大排查、问题大梳理、把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翻箱倒柜”找出来;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及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切实把解决问题的对策拿出来,着力打通推进发展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通过解决问题,又好又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党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要把功课做充足,把工作做到位。选准调研课题是切入点。在确定调研课题时要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力求所选课题是社会所盼、考生所求的疑难问题。要有的放矢,及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建言献策;要紧紧围绕社会和考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解除民忧;紧紧围绕已经认识但尚未解决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超前论证,提供相关服务。破解调查课题是关键点。只有抓住关键点,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调查研究中,既要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和学校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和学校去听取呼声;既要看做得好的,又要看做得不到位的;既要听正面意见,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采取听、看、查、访、谈、议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专题、多角度的调查。针对调查研究突出目标点。养成对标对表的自觉,时刻听从党中央和上级部门号令,把讲政治、讲规矩落到实处。坚持联系工作实际,注重联系发展需要。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出发,带着问题上路,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哪个方面有问题就聚焦哪个方面,哪个环节有问题就调研哪个环节,切实把握教育招考事业的特点规律、工作要求、社会所盼、考生需求和努力目标,做到对症治疗、解决问题、推进发展。
强化质量意识,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导向就是方向,质量就是生命。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对照标杆求实效。调查研究过程要真正成为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的过程,成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密切同社会各阶层和考生家长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教育招生考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要注重研究求实效。必须坚持正确思想引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报喜不瞒忧,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必须重视调查研究的每一个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确保全过程抓实抓到位,从而确保调查研究的实效。要突出目的求实效。强化质量意识,把确保质量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科学确定调查研究的路线图、完成工作的时间表、解决问题的成绩单。对调研中发现的社会、家长、考生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能改即改、立行立改,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时文山,作者单位:省教育考试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