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样的转变

        ■叶燕平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口腔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原因浅析

  (一)学习环境变化下,大一学生对学习无所适从

  新的学习环境,让大一新生一开始就显得无所适从。所幸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很快熟悉高校相对较为自由,但更强调自主学习、更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特点,逐渐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但还有小部分的大一新生无法做到学习身份的转变,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力不从心,并开始抵触学习,在大学阶段变得自暴自弃,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心理,这类负面心理以焦虑、抑郁为主。

  (二)生活环境变化下,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产生困惑

  大学生就读的高校普遍离家很远,需要寄宿于学生宿舍,这意味着学生开始长时间脱离原生家庭,并与同龄人长时间学习、生活在一起。一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不会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需求和问题,容易产生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将“大小姐”“大少爷”脾气带到大学校园,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对周围人傲慢、刻薄,最终被其他同龄人疏远,产生被孤立后的孤独感,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情感需求转变下,大学生对两性关系难以把控

  当学生成年后,步入更加开放的大学校园,年轻人的爱情需求也随之产生。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我们鼓励大学生拥抱属于自己的纯真爱情;但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在处理爱情关系时,由于“缺乏经验”,因此往往难以很好地“收场”,最终大学爱情往往“不得善终”。若两性关系处理不当,对双方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会导致双方其他事情也受到波及,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业问题。

  (四)未来方向不明确,大学生对人生规划茫然失措

  毕业始终是压在当代大学生心头的一块“重石”,毕业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学生将要脱下校服开始参加工作,迎接人生的崭新阶段。对于未来,基本所有学生的内心都充斥着迷茫,这种迷茫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干预,会逐渐转变为一种束缚于心的心理压力。大四学生常常会问自己几个“扎心”的问题:“未来该怎么办?考研还是就业?就业还是创业?考研失败的青春是不是浪费?出校园后苦心经营的同学及爱情关系如何维系?”一个个“扎心”的问题,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学生而言,似乎都无从解答,令大学生们倍感“压力山大”。这些关乎自己未来人生方向的问题,就像光线始终无法穿过黑洞一般,长期困扰着学生,并导致学生的“毕业焦虑症”进一步加剧。

  二、精准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节奏

  针对大学生无法适应自主学习要求的情况,辅导员要加强与这类大学生的沟通,了解大学生无法开展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学生不了解自主学习过程,辅导员可通过与这类学生分享自己在大学阶段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经验,帮助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素养,包括如何利用身边的互联网平台精准搜寻学习资料,以及如何分析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学习计划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素养,并间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分班时,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填写入班情况调查表,通过分析表中数据的方式,将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宿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宿舍不合的问题。

  辅导员还要加强与本班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班级里的“社牛”与“社恐”。针对“社恐”同学,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帮助“社恐”同学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难题,拉近师生关系。

  教师要引导“社牛”同学多关心其他同学,尤其是“社恐”同学。以“社牛”同学为主体,多组织一些拉近学生关系的活动。最后,教师要对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帮助他们评估适合的校园社团,并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加入社团;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的方式,逐渐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大学校园生活除了学业外,还有更多的期待。

  (三)帮助学生处理好两性关系

  高校要加强两性健康关系讲座,辅导员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同学们传授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经验。鼓励有两性问题困扰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信等方式私下里与自己沟通,辅导员对这类学生要加强两性关系的教育工作。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主动搜集互联网中的案例,以正确的两性关系处理案例为参考,对学生开展两性认识宣教工作,提高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好两性关系,为学生塑造正确观念:校园爱情不是双方互相享乐、荒废学业的理由;一段健康的大学校园爱情,应当是双方互相鼓励、彼此协助扶持,共同开展学习与工作的紧密关系;大学校园的爱情不是一方付出、一方享受,而是双方共同付出、共同扶持,这样才能共同成长,维系一段良好、健全的两性关系。

  (四)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辅导员在校期间,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帮助学生思考自身兴趣爱好能否成为未来工作的方向;强调“兴趣是未来工作最好的催化剂”,以兴趣为媒,设定未来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

  辅导员要联合学生会党支部,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落实好朋辈教育。在学生大一至大三阶段,邀请大四学长亲临指导,帮助学弟学妹们解开未来人生规划的困惑。高校还可邀请历年来的优秀毕业生,向后辈学弟学妹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开展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朋辈教育课程,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指点迷津,帮助大学生在更早的时期,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为之不懈努力,有目标地开展学习,减少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的迷茫感,坚定其学习与奋斗的目标,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自我满足感,明白为什么学,进而很好地缓解自身学习焦虑问题。

  三、结语

  大学是展翅飞翔的平台,大学生们要正视自身,认真对待大学校园的每一天,提高自身的学习认识与职业认识,不断充电,拥抱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不要让现在的内心焦虑阻碍自己的腾飞,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必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