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不觉已春深”。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

  关于为何读书,无数大家都曾反复讲述:

  迟子建说

  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绚丽的绘画,是巍峨的建筑;

  梁实秋说

  对于一般人而言,读书是最简便的修养方法;

  鲁迅说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毛姆说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

  雨果说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

  西塞罗说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

  然而,当进入网络时代,众声喧哗,知识碎片化,我们越来越难进入阅读的状态了。

  人为什么要读书?且不论境遇顺逆,都要一直坚持去读?

  面对这个古老又多解的人生之问,今天,我们一起在诗中寻找答案。

  古人曾长期将读书以求取功名视为唯一正途。虽有偏激之处,但以读书明理、以读书求上进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文化传统。

  神童诗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能够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考取功名,得意洋洋,风光无两者有之: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科举失利,孤独寥落,无奈伤心者亦有之:

  唐

  下第投所知

  杜荀鹤

  若以名场内,

  谁无一轴诗。

  纵饶生白发,

  岂敢怨明时。

  知己虽然切,

  春官未必私。

  宁教读书眼,

  不有看花期。

  

  读书,是宋真宗对天下学子的苦心劝勉:读书能够助人走向成功。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五经勤向窗前读。

  读书,是书法大家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少年时勤奋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浪费了大好光阴。

  题

  |弟

  |侄

  |书

  |堂

  |

  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

  读书,也是人们对生命珍贵的深刻领悟:知识要靠时间的积累,为充实和丰富自己,我们应该珍惜每分每秒。

  王贞白

  白鹿洞·其一

  五代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有一种读书,是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挂角,凿壁借光地发愤苦读,因为他们坚信:好学不厌,必成大才。

  唐

  柏学士茅屋

  杜甫

  富贵必从勤苦得,

  男儿须读五车书。

  

  有一种读书,不只是终日埋头苦读,而是因为在阅读中,我们找到了人生美好的境界。

  在春雨绵绵中捧一卷书,斜倚床前,听细雨叩窗,是繁忙中难得的一刻闲适:

  摊破浣溪沙

  ——【宋】李清照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宁静悠闲的田园中,读书,赏竹,内心自有一番欢喜:

  满江红 · 山居即事

  ——[宋]辛弃疾

  细读离骚还痛饮,

  饱看修竹何妨肉。

  

  一本书就可以营造整个天地人生,浸淫其间,自然会让人自在自由,心无旁骛:

  绝句

  ——[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

  客有可人期不来。

  

  送王郎

  ——[宋]黄庭坚

  儿大诗书女丝麻,

  公但读书煮春茶。

  

  有一种读书,是为了摆脱平庸的困扰,成就宏阔的事业,更是为了立下远大的志向,让生命与更广阔的世界冥合。

  李苦禅

  

  鸟欲高飞先振翅膀,人求上进先读书。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宋]张载“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代社会,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心灵的窗口。

  读书,可以拓宽眼界,让人获得丰富的知识;

  

  [汉]刘向《说苑》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林语堂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读书,能引导人明白事理,让你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你的人格坚韧,绝不会轻易被挫折击败;

  

  [清]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宋] 朱熹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

  读书,还可以延伸一个人的生命长度,丰富精神世界。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春》

  山光拂槛水绕廊,

  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让你触摸到前人风骨,无论外界如何纷扰,自然都可从中觅得一片心有所依。

  

  [晋]陶渊明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唐]皮日休《读书》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读书,让人摆脱孤独,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位益友,时间越长,情谊就越深厚。

  

  [明]于谦《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宋]郑思肖

  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

  [宋]程颐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读书,抽身于繁冗琐碎的日常,你可以像王者一样,在专属的天地中巡游。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带来的精神饱足感、内心充盈感,是无可取代的。

  [汉]陈寿《三国志》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远年轻。

  

  宋

  朱熹

  活

  水

  亭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读多了,写起文章,方可下笔敏捷,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多了,碰见问题时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权衡,少一些盲从和轻信。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其一

  [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读书,熏染出高雅不凡的气质,还能让人在面对失意和窘迫时,表现出一份豁达之态。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三毛

  读书,既应多读有字之书,也应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即知行合一。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有三层境界:从充满好奇心,到胸中自有尺度,到以明澈慧眼透视人生景象,读书读到最后,就读懂了自己。

  [清]张潮《幽梦影》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人,为什么要读书?

  如果说中国人始终追求和向往的品格,那一定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大气婉约的人文底蕴,是知性优雅的文学气质。

  

  这样的人,充满了知性之美,既能够在恬静安然中洞察世事,又能够于清茶慢品中体味人生。

  人,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千年的智慧与思想就蕴藏在典籍里,知来路方能识归途;

  因为你如果感到不安,也就意味着你内心有追求,想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只有阅读才能告诉你的,其他生活方式;

  因为读书其实如同每日吃饭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

  从今天起,把每一天都当作读书日。

  愿你养成书香静气,多读书,读好书,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