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第一批赴上海虹口区学校跟岗教师专题汇报活动水南中学汇报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进沪明合作交流,促进将乐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近日,三明市劳模曾岷芝工作室及将乐县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岷芝以《优化“双新”背景下中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为题开展了第一批赴上海虹口区学校跟岗教师专题汇报活动。将乐县水南中学、将乐县第四中学近40位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汇报会由水南中学教研室主任肖益松主持,曾岷芝老师首先介绍了她在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跟岗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着重介绍了江湾中学的“智慧型课程”和“精细化管理”。江湾中学以“育品行、提兴趣、学方法、促思维”为课程方针,指向学生的人格健全及全方位发展,稳步推进学力的坚实。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学校从建章立制、过程管理到科学评估、有效研修,管理工作注重规范、讲求实效。江湾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规范的学校管理启发了我们的思维,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给予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
接下来,曾岷芝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她在七、八年级备课组磨课活动以及常态课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的精彩的融合式“精智课堂”教学实践。江湾中学力求抓准教材特点,引导突破难点,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实现了“育品行、提兴趣、学方法、促思维”的教育理念提升。她从中也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教学教研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方得进步。
长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以此为契机,曾岷芝老师提出,当下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古诗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也应当是教师教学的突破点,当今的语文教学,我们应在“双新”背景下,也就是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去改革创新应用,优化中学语文古诗词课堂,将江湾中学优秀的教学经验借鉴并融入到适合我们的教学方式中去。在大家的思考中,曾岷芝老师给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路径的探索:
一、教师研读大纲,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挖掘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点,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结合初高中教学特点,构建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模式。
三、按照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堂”的要求,用《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媒介辅助初高中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四、诗意课堂,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与提升,让诗词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古诗词,目前将乐县中学也在进行“巧设情景,优化作业”的探索,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优化作业设计,也折射出语文组团队的教学钻研和教学创新。探索,我们在路上……
在“双新”改革背景下,教育应面向人人、适合人人,学校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出彩和成才的机会,学生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出发点和归宿。让我们乘沪明合作之风,扬教育发展之帆,为将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倾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