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危机》:反恐题材影片的新拓展与新突破

  文 / 饶曙光

  编辑 / 刘珞琦

  责编 / 杜思梦

  近年来,随着《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金刚川》、《长津湖》系列的陆续走红,军事题材影片逐渐成为我国电影市场中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然而,随着该类型影片不断涌现,如何突破原有创作路径和框架,给观众创造焕然一新的视听感受,避免走向同质化,是影片创作者乃至所有中国电影人需深入思考的课题。

  由黄建新监制,沈东执导,严屹宽、屈菁菁、吴昊宸、艾晓琪主演的反恐题材影片《深海危机》,通过颇具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和高标准的视听品质,有效解决这一课题,开创了反恐影片的新范式和新空间。

  具体而言,《深海危机》的突破和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叙事层面。不同于传统军事题材影片,《深海危机》将镜头聚焦 " 反恐怖主义 " 这一主题,力图展现现代背景下我国海军将士和公安反恐人员协作阻止境外恐怖分子阴谋的激荡故事。这种较为罕见的主题设置,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更从叙事伦理层面赋予了影片 " 合法性 "。正如导演沈东所说:"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义务承担起惩恶扬善、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荣职责。"

  作为一部反恐军事题材影片,《深海危机》颇具野心地将叙事背景置于全球语境。影片从 " 冷战时期遗留的核弹 " 这一线索出发,串联起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全球语境下的 " 深海危机 "。这种背景设置,不仅是对中国电影国际化叙事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中国反恐 " 力量 " 和 " 方案 " 影像化转化的有力尝试。

  除此之外,《深海危机》在类型化的探索上也独具匠心。不同于过去大多数军事题材影片,《深海危机》对类型化的处理,并未拘泥于严肃的战争、军事描写,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些许诙谐元素。如影片中吴昊宸和艾晓琪所饰演的一对欢喜冤家,便为影片增加了诸多笑点。这种艺术表达,不仅使得影片所蕴含的情绪更具张力,也更能契合当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心理。

  在类型化的总体要求下,《深海危机》用大量笔墨刻画了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但不同于传统动作片,《深海危机》的动作场面设计,一是刻画难度高,可以看到,片中所有演员都非职业动作演员,但在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和严苛要求下,片中的打斗场面近乎拳拳到肉。并且,随着对峙的升级,影片的打斗难度也不断升级,创作者时常把近身格斗与飞车追逐、爆破爆炸等场面相叠加,以此为观众创造真实且震撼的视听感受。二是场面丰富度高,影片对动作场面的塑造并未局限于单一的近身格斗,而是颇具想象力地刻画了海滩近身肉搏、公路摩托追击、断崖极限拉扯、深海下潜营救等多个动作场面,营造出了危机四伏的紧迫感。三是动作可看性高,影片对格斗场面的塑造,在追求真实的同时,还辅以 " 暴雨剪辑 " 的创作手法,即通过快如闪电的剪接法,使动作场面呈现为连珠炮似的电影速写镜头,进而提升动作场面的速度感和力量感。

  作为一部以现代为背景的反恐题材影片,《深海危机》在精心刻画传统动作场面基础上,还借助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呈现出以往同类型影片较少表现甚至未曾表现的现代战争奇观,无论是深海核弹追击,还是空中战机对垒,抑或是海上舰船争锋。这些场面壮烈的战争奇观,不仅令观众获得了撼人心魄的视听体验,更彰显出了我国军队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背后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深海危机》对暴力、奇观场面的呈现并未受制于表层的类型法则,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内在审美追寻、艺术化有效呈现依然是其核心议题。可以看到,影片不仅通过动画模拟的方式向观众客观呈现了核弹爆炸给沿海数十个国家带来的灭顶危机,还在不同段落铺设了大量壮美的风光类空镜,以此作为对比,不断提醒观众和平的珍贵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而和平本身,就是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要义。

  《深海危机》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颇具新意。不同于许多军事题材影片主人公铁血硬汉般的 " 孤勇者 " 形象,《深海危机》将镜头聚焦于林湛、夏苏这对夫妻。这种人物形象塑造,首先充分彰显出了中国反恐事业中的女性力量。众所周知,在国际反恐事业中,女性一直 " 巾帼不让须眉 "。但在相关题材的影片中,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影片却较为稀少。而《深海危机》一改常态,选择用大量笔墨刻画夏苏这一女性公安干警形象,生动展现其不畏艰险,全力捍卫国家和人类利益的英勇壮举。从这一人物身上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女性反恐人员的巾帼风采和英勇气魄。

  其次,这种人物形象设置,也在叙事功能上将以往单纯 " 英雄 " 化的军人形象还原为有血有肉的 " 普通人 "。可以看到,影片中无论是夏苏还是林湛,都通过各类英勇壮举展现出了中国军人和反恐作战人员的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如夏苏孤身闯入敌军海上基地,林湛只身潜入海底追击核弹等。但不同于过去许多军事题材影片,创作者并未止于对这些英勇壮举的展现,而是详细追溯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线索,生动刻画了林湛和夏苏之间的夫妻情,以此将难以置信的惊天壮举和扎实可信的人物情感相融合。这不仅使人物的行为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让影片与观众产生共情、共鸣与共振,进而建立起共同体美学。

  除却主人公,影片还着重刻画了王海泉、李芊雨、参谋长、国安首长等一批人物,并以国家利益作为隐形纽带串联起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此让影片中的人物行为与国家意志相关联。这种艺术表达,有效突显和传递出了影片所蕴含的主流价值和国家形象。

  相较于同类型影片,《深海危机》的制作成本并不高。正如该片监制黄建新所言:" 这片部资金有限,算是 B 级片的一种探索。" 但即便资金受限,创作团队也力求做到每个细节都能尽善尽美。如在剧本方面,《深海危机》为了追求极致,创作历时多年,几经修改和打磨,付出了超常规的汗水和艰辛;在服化道方面,《深海危机》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贴近真实,创作团队不仅 1:1 搭建了船舱、作战指挥所等重要场景,还通过视效技术为观众真实还原了无人机、战机、舰艇、导弹系统等各类现代化军事武器和装备。

  诚然,《深海危机》在人物关系塑造和后期声音处理等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但总的来看,影片无论是在艺术表达层面,还是在视听品质层面,都实现了反恐题材影片的新突破,是一部诚意满满且具有标志性、范本性意义的力作。

  (作者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 3117342843(微信)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