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分水岭已出现,一类学生崭露头角,一类有心无力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学习数学这件事情其实是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一些不太愿意思考,不太愿意动脑筋的孩子来说,每次一遇到数学题,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往往都是直接选择放弃。

  

  很多教师在现实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本身智商并不算低,也是很聪明的孩子,但数学成绩就是提升不上去。老师对这一类孩子的评价大多都是人很聪明,但太懒惰,遇到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自己就不愿意再去思考了。

  像这些学生即便是有再好的智商,到往高年级走的时候,成绩也会慢慢的下滑。最开始可能只是成绩下滑,到后期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就是非但成绩跟不上,想要再重新努力,好好的把成绩跟上去,也会变得力不从心。

  

  所以对于这一批学生,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他们的教育问题都是应该要格外重视的。怎么样去把他们的综合教育提升上去,让他们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积极学习的兴趣习惯。

  一、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孩子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时的分工和相关的一些知识内容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询问孩子时的基本的加减乘除的一些内容,引导孩子一边算一边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孩子“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年纪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可以,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开智的时候,就去给孩子讲解一些数学书籍,或者是用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游戏,慢慢的去帮助孩子构建起对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的兴趣爱好。

  有了一个爱好做铺底,后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这些孩子才会更加愿意自觉性,自发性的去思考问题,哪怕是遇到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他们也会愿意自己主动性的去学习,而不是等着老师和家长去督促,像这一类孩子在后续学习的时候也会轻松一些。

  

  二、主动创造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有一些孩子本身对于数学问题就比较头疼,不知道要怎么样去解决,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的时候,要么就选择直接放弃。其实像这一类孩子家长可以更早的去和老师沟通,平时让孩子在做题目的时候,遇到一些不会的都及时去问老师。

  

  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错题也能及时整理归纳下来,后期方便自己去复习和巩固。并且在综合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创造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学会自己主动的创造问题,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综合来说其实就是要让孩子更多的去做数学相关的一些习题,当然对于习题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不要选择一些特别基础特别理论化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的数学题目,对于学习提供的帮助是不大的。

  家长可以选择购买,像数学三书这样的综合辅导书里面所讲解到的题目都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多都是直接和义务教育的一些知识点挂钩的。

  

  同时这一套书讲解到的一些学习方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也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购买回家的话基本上一整套书做完了,成绩提升的效果也都能看到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