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车辆管理所集中整治非法中介 打造群众满意车管所
????市局车辆管理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打造群众满意车管所为目标,通过严打震慑、标本兼治,强力整治交管业务窗口非法中介,把事中管理转变为事前预防,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高点部署、真抓实干,以“三个到位”掀起强大声势。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副市长、市局局长朱清彬专门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指挥调度相关警种参与整治。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分别成立分管局领导任组长、交警部门牵头、相关警种协同的领导小组,在车管所设立办公室,形成自上而下、一体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部署推动到位。召开集中整治工作部署会,制定专门方案,细化13项重点整治措施,明确“动员部署、排查整治、总结评估”三个阶段任务。三是宣传发动到位。通过“双微一抖”“交管12123”APP等媒体媒介,广泛发布工作通告,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展示公安机关整治非法中介的决心、力度和成效,抖音点播量达130余万次。在全市车驾管服务场所设置展板60余块、悬挂横幅80余条,循环广播非法中介的危害性,引导群众拒绝非法中介。
二、协同联动、依法严打,以“三个行动”形成全面震慑。一是广告清理行动。以车管所查验场地、业务大厅、登记服务站、检验机构、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等场所周边为重点,会同属地行政执法部门,集中清理不实广告,着力整治内部选号、包过检验、包过考试等虚假宣传,拆除不实广告、招牌等170余处,驱离非法中介人员200余名,责令整改沿街门市35家,有效防止中介广告扰民,净化车驾管业务办理环境。二是线索搜集行动。全面梳理摸排频繁出入车驾管窗口人员、车管所周边代办业务人员,追踪深挖业务中发现的证件造假等疑点问题,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对微信、抖音等平台涉及非法中介的线索进行研究梳理,固定人员信息,扩大案件来源。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开设网上举报平台,鼓励群众积极踊跃举报非法中介线索。截至目前,共搜集各类非法中介线索100余条。三是专案打击行动。针对先期摸排涉及非法中介案件线索,由刑侦支队牵头,属地公安机关配合,对案件提级办理,侦破涉及多省市影响较大的“11.18”案件。目前,该案已抓获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和我省济宁、枣庄等市犯罪嫌疑人10名,扣押《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车辆牌照等书证、物证一宗,扣押违法所得400余万元。2022年以来,共侦破涉及非法中介案件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2人,其中侦破了承诺“考试包过”收取学员费用的“2.24”诈骗案,4名涉案人员以诈骗罪被取保候审,另有2名涉案人员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取保候审。侦破了系列组织考试作弊案3起,5人被取保候审,1人被刑事拘留。
三、服务为先、标本兼治,以“三个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整治非法中介与提升服务质效一起抓,围绕打造智慧车管、民生车管、阳光车管、法治车管、安全车管的“五型车管”,健全完善服务、监管、业务指导“三大体系”,着力推进非法中介整治工作常态长效。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以市县两级车管所为主体,以各级市民中心、交警中队、派出所、流动服务车以及39家社会化服务窗口为“织点”,完善服务网络,压缩服务半径,打造家门口车管便民服务圈。在车管大厅推行“陪伴式服务”,在车辆检验机构推行“交钥匙”快捷办服务,公开高频业务办理流程。二是完善监管体系。依托车驾管业务综合监管平台、智慧监管平台,及时预警通报异常业务,对考试、查验、受理等业务全流程监管。通过视频和现场巡逻监管的方式,对业务大厅、服务窗口、车管所周边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打击非法中介拦车拦人行为。实行“好差评”和电话回访制度,主动询问办事群众有无非法中介扰民等问题,公开车管所长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完善业务指导体系。强化市车管所业务指导职能,在落实“一窗式”“一站式”“限时办结制”等服务机制的基础上,统一办理标准,简化办理流程,防止管理洼地,确保队伍不出问题、业务依法规范,全面挤占非法中介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