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类职业改为“聘任制”,取消编制后,还有几个人愿意去?

  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的下行导致整个就业市场动荡不已。经济形势的紧张并没有影响毕业生的涌入,大量的待业毕业生面对有限的工作机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难免心生退意,更愿意去选择相对稳定的“铁饭碗”。

  

  然而近几年我国事业机构不断改革深化,编制岗位配置也不断随之变化。一些编制岗位逐渐实行聘任制,这意味着“铁饭碗”将不再稳定了。那么都有哪些岗位取消了编制?编制取消后还有人愿意去这些岗位吗?

  

  医护人员以前都属于事业编制,但是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这些医院的人员配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这些医院虽仍具有事业单位性质,但新聘医护人员将不再拥有编制,而成为院方聘任的合同工。

  这些年来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医护人员的需求量直线上升,但是有限的编制人员显然无法满足院方的需求,所以医院一般会采用聘任制来招聘一些人员来消减用人压力。医护行业编制的取消并不会对医院产生太大的影响。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虽然没有了稳定的编制,但是薪资待遇往往会有所提升,很多人反而会对此喜闻乐见。

  

  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取缔教师编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但是实际上,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配置情况复杂、数量庞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彻底清减。相对而言,高校教师编制的取消就相对容易了。目前高校的编制名额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减少,与医护人员相同,已有编制的教师保留原有编制,但是新一批的教师将不再提供编制。

  高校教师本身就是极具技术含量的一个职位,学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即使没有编制保证也未必没有好的发展,而那些浑水摸鱼、德不配位的教师也应该被淘汰、被抛弃。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编制的取消也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干扰,反而会保证这些岗位人员的高质优量,促进这个职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法院书记员的工作内容简单、任务轻松。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并不高,但是法院、检察院繁重的事务却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因此有些部门会把一些基础性工作分离出来,招录编外人员来分担相关事务。当下的许多书记员都是采用聘任制招录而来的。在编制名额削减的形势下,很多书记员已经不再拥有编制了。

  除了书记员,还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根据当前编制精简形势来看,日后会有更多的事业单位会逐渐将基础性、公开性事务分离出来,简化体制内事务同时也精简编制人员。这样的改革不仅能有效减轻机关单位的用人压力,也能够提升编内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这些岗位编制的取消,是为了适应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机构的调整,更是为了促进体制内人员精简化,提升编制名额利用率,避免有人滥竽充数,在体制内浑水摸鱼。此次体制改革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却也预示着更多的机遇。“铁饭碗”的破碎或许并非坏事,反而象征着破而后立,为国家、为社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随着我国编制精简政策的落实,医护人员、高校教师以及法院书记员等几类职业已经逐渐取消了编制,改用聘任制。这场体制变革或许并不会止步于此,编制的取消已成大势,人们口中的“铁饭碗”也不再“铁”了。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编制的精简反而能够刺激体制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迎来机关事业单位的新发展。

  

  那么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的变革又会给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面对当前千变万化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合适的职业,同时更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不被时代的浪潮淘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