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批劳育特色镇街|厚街:课题引领深化劳动教育实践
【编者按】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古往今来,人们崇尚劳动、歌颂劳动、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展示与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4月29日上午,来自全市53所劳动教育特色校、23个劳动教育校外基地,通过劳动“集市”的方式,集中展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及育人成效。
为进一步推广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积极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氛围,东莞还遴选评出厚街、长安、南城、茶山、大朗等5个镇街为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镇街。充分发挥特色镇街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度探访各镇街劳动教育实践,南方+特别开设“东莞首批劳育特色镇街”栏目,从机制、师资、课程、基地、评价等多维度,广泛宣传5个特色镇街的劳动教育开展经验,也向更多师生家长传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厚街镇以“为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理念,从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育、系列活动、家校社合作等多渠道,将劳动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劳动教育,先后有12项省市劳动教育课题获立项,被评“东莞市第一批劳动教育特色镇街”。
厚街:课题引领深化劳动教育实践
校内+校外,拓宽劳育实践平台
劳动基地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前提基础和保障。厚街镇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共享社会资源,为劳动教育开辟广阔的校外实践平台。
桥头小学“习得苑”校内劳动基地。
以校内基地打造为例,辖区内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搭建劳动平台,建设种养植园、烹饪室、科创室、项目实践基地等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桥头小学的“习得苑”、前进小学的“前进园”,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白濠小学的“同耕童趣”“花径”,新塘小学的“悦耕园”、河田小学的“躬耕苑”、陈屋小学的“砺德苑”、大迳小学的“红客园”、双岗小学的“耕梦园”、溪头小学的“润泽园”等。
前往社区劳动基地插秧。
在社会资源共享上,厚街街携手企事业单位,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太粮米饭探知馆、慕思健康睡眠有限公司、白濠休闲农业公园、鳌台公园、大明塘美食街志愿服务劳动基地、迪宝鞋业有限公司、厚街垃圾发电厂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开拓更广阔的实践体验平台。
课题引领,课程开发结硕果
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省市课题为引领,厚街镇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截至目前,共有12项省市劳动教育课题。
厚街镇共有12项省市劳动教育课题。
如桥头小学广东省劳动教育课题《指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小学劳动项目开发与实施研究》成功立项;白濠小学省级课题《新时代提升乡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小学“三基五环”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培养小学生36项劳动技能的实践研究》均成功结题;湖景中学《双减背景下与初中学科融合的“STEM+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涌口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三屯小学《小学中高段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等课题深入推进研究,提高劳动课程的有效性。
深入校外基地参与劳动。
同时,各学校基于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围绕十大劳动任务群,开发了涉及生活自理、农事劳作、非遗传承、工业研学、科技制作、红色劳动志愿服务等20多门校本课程,配套相应的劳动教育读物,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家校联动,巩固劳动教育成果
家庭教育在学校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厚街镇注重家校联动,形成教育的合力,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效。
如竹溪中学开展“我为家人做道菜”“亲子厨艺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竹溪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学科融合中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家校社的紧密联系;开贤学校、前进小学、卓恩小学每周确定一个劳动主题,设置具体家庭劳动记录表,促进家校有效互动;新塘小学在“莞草编织”非遗课题的引领下,邀请家长参与“莞草编织”亲子课堂中,家校协同传承莞邑文化。
劳动课上学习制作“广东三宝扎”。
学生参与劳动,也在劳动中收获。
与此同时,各学校还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校讲座、亲子劳作等形式,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获得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和协助,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的全面实施。
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为目标,厚街镇将在深化劳动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把劳动教育做得更实、更出色。
【整理】黄婷 毛敏
【素材统筹/来源】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 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
【作者】 黄婷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