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去欧美,中产养老去东南亚,想发大财去非洲
01
不久前,欧老师在一个视频里表达他对转移居住地的观点:
美国适合打工的穷人,不适合富人。美国人即便在国外挣钱,也要向美国纳税,这是双重税收,所以美国护照对于富人是负资产。
不那么有钱的普通中产人士去哪里合适?欧老师认为最好去东南亚。东南亚税收低,物价低,中产人士有限的收入经得起花。
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在他视频下却是一大堆骂声,以及各种讥讽。
我想,那些骂欧老师的人,大多数应该是基本上没在多个国家生活过的人,甚至可能从未出过国。
这些人里,以穷人居多。
稍微有点见识,就知道欧讲的都是常识。并不是什么暴论。
02
为什么中产阶级不适合去美国?
如果你在国内混这么多年还是个中产阶级,很大概率上意味着你是个挣钱能力平庸的人。
本国机会极多,最容易挣大钱。
这里有十四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有近乎完美的产业链。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有庞大的劳动力。
大多数人的工作技能并不高,做事不是很认真,见识也平庸,创意有限,而且他们热爱主动进入信息蚕茧。主流人群的视野层次,也就是考上北清之类的名校,找个p7之类的工作,或者当个铁饭碗持有者。
所以你的竞争对手并不强。
如果你热爱金钱,却奋斗多年发不了财,只是个中产阶级,你真的没有挣钱天赋。
你去美国能发大财吗?我认为概率很低,如果不是接近于零的话。
发达国家的人所受的教育质量可能高于你的想象。我说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而是他们的初等教育。大多数美国人的工作能力非常好,属于世界较高行列。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小波写的当年他在美国想当装修工挣钱,结果在训练有素的美国装修工前成为丑态百出的笑柄。
所以,你要和美国技工争饭碗,并不容易。在动手能力方面,东亚人的平均水平和美国人的平均水平有很大差异。
如果你是个普通水平的东亚IT业程序员,在美国有竞争力吗?
答案是:No。早有业界做过测评,东亚、俄罗斯、印度顶尖名校的IT专业的毕业生水平,仅仅相当于美国普通学校的水平。
也就是说,你的985,只相当于别人的二本。
不要相信知乎上某些人根据「xx在线竞赛」之类得出的结论,说什么东亚人聪明,程序员水平世界第一。你看看世界软件业,再看看GitHub上有多少比例是东亚程序员的原创贡献。
如果你是一个工作多年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在美国有竞争力吗?
答案是:No。这方面的差距,其实是不小的。另外,美国大学教授的工资也不高,其他待遇也不好,并不适合发财。
如果你在是个小商人,混到中产阶级,在美国经商有竞争力吗?
答案是:No。
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能力不如人家,对法律不太懂,对美国文化也不如别人熟悉。这都是极大的不利。
你作为管理人员,容易在美国容易谋一个高层管理职位吗?
答案是:No。比如说北清毕业的东亚人在硅谷很多,能够占据高层管理职位的,连印度人的零头都没有。收入也远低于印度裔。真的没有竞争力。
不要相信「东亚人智商高、聪明能干」之类的自我陶醉的鬼话。这方面王小波比大多数人更有自知之明。
富豪适合去美国吗?欧已经说了,美国国籍对富豪是负资产。富人要全世界到处投资做生意,结果你挣到的钱在两个国家被双重纳税。
在我有限的视野范围,似乎很少见到东亚富豪到美国创业能挣到大钱。
东亚富豪的眼界、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并不比美国同行更好,总体上相形见绌。在东亚可以得心应手的那一套「法宝」,到了美国可能完全失灵。
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富豪,美国都不容易满足你的发财梦。而美国的优厚福利是给最底层人的,你们中产阶级享受不到。
美国中产阶级是纳税割韭菜用的。
美国的物价真的不便宜。你去生活几个月就能感受到,绝对是远比中原贵。你下馆子的次数会降低,你会舍不得坐出租车,甚至公交车和绿皮火车价格都不便宜。
某些拍小视频博主会告诉你美国一小时工资可以在超市买多少东西,但是你要计算一下你在美国需要雇人的时候,让你滴血的「一小时工资」。
在美国,你会经常扪心自问:如果马桶堵塞了,你愿意为通马桶花费200美元,还是做通马桶的工人?如果汽车坏了,你愿意花费每小时150美元的修车费,还是做个一小时价值150美元的修理工?高中毕业毕业直接做个货车司机,是不是比去加州大学读博更合算?
美国人喜欢在家里搞个工具间,各种工具齐全,啥都自己动手——不是因为热爱DIY,而是因为付不起工人工资。在东亚,你会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当然雇佣「廉价下人」干的。
在东亚,中产阶级会抱怨保姆又又又涨价了。到了美国,你会断了雇保姆的心思。
因为你阶级地位下跌了。
03
中产阶级适合去高福利富裕国家吗?
No。
这里说的高福利国家,是福利比美国更好的那些国家。比如瑞典,芬兰,瑞士,丹麦,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
这些国家会给你「国家保护你一辈子」的感觉。
如果你是底层穷人,没啥出类拔萃的技能,也没有做人上人的理想,只希望一个人人平等、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OK,这些地方都不错。
但是东亚人从小得到的教育几乎都是「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金榜题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努力奋斗并不是为了和清洁工坐在一起喝茶,也不是和农民工称兄道弟。equality或equaty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传统文化里有的。
大家都希望自己钱比别人多。换句话说,就是别人比自己穷。
有限的钱如果希望可以买到更多服务,就得找个贫富差距大的国家——有一大群很穷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廉价服务。
如果希望各种服务的种类多,还需要有很多有钱的人,他们愿意享受。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有钱人,就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
所以,贫富差距巨大、并且有很多低收入穷人的国家,最适合中产阶级享受自己的金钱。
这些国家很多。我可以给你列个表。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
在高福利国家,你很难体验到人上人的那种感觉。
有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到牛津大学交换,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牛津大学教师的工资只有清洁工的二倍,去掉税收,差距更小。而在新加坡,这个差距至少是五倍以上。
刘瑜说,剑桥大学大多数老师买不起剑桥镇上的房子。
当上牛津剑桥的教授,在中东亚人看来已经是顶级的成功,但是在英国,他们通常要到45岁才买得起牛津和剑桥这种几万人小镇上的房子。然后还房贷到65岁。
这不是东亚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成功。
04
东亚传统文化的成功,是要和底层拉开距离。以宋朝为例,包拯、岳飞、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这些人,合法收入都是普通百姓的几百倍到上千倍。
苏辙嫁女儿,陪嫁一出手就是九千贯。苏辙有几个女儿?五个。
秦桧娶老婆,娘家给的陪嫁更多,二十万贯。
普通家庭的彩礼和陪嫁是多少?按照宋朝规范,30贯。
在历史上,东亚去哪里最容易取得这种成功?
答案是:Indonesia。
五大富豪,四个是华人。最富的这四个华人,他们的财富加起来,相当于一亿主流种族财富的总和。
华人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是占据了全国私人财富的80%。
富豪排行榜前50名,28人是华人。
美国虽然是强大的富裕国家,虽然美国也有五百万华人,但是富豪数量没法媲美Indonesia。
在某些信息茧房里,你会看到的都是负面信息。
稍微富裕点的,各种前呼后拥,事情都有雇员打理。东南亚华人很少需要美国人一样,在家里准备一大堆工具自己DIY修理房子和家具,更不至于像普通美国人那样连个女佣都雇不起。
东南亚华人为何能成为富裕阶层?这是从荷兰殖民时代就开始的。中国是文明古国,国人有几千年的「国家治理」的沉淀,所以华人就脱颖而出,成为较高阶层。
现在你去还有机会吗?机会永远有。只是几百年来华人根深蒂固,大家族已经分了大部分的产业,新移民要分一杯羹恐怕不容易。
普通中国中产阶级现在移民去Indonesia,大体上可以混成一个比普通人收入高一个数量级的小店主之类。
05
下一个成为顶级富豪的海外机会在哪里?
答案是:在非洲。
非洲人口已经接近20亿。而且年轻力强。我们看一下非洲和世界各国的年龄中位数对比。可以看到非洲和欧美、日本之类发达国家的差距极大。
世界二大经济体的年龄中位数都是38岁。欧洲是43岁。日本是48岁。非洲大约19岁。
再过一代人,年龄结构如何?下面数据是联合国人口司对未来的预测。
二十多年后,大约2045年,东亚的年龄中位数达超过50岁。以后稳定在57.5岁。
也就是说,现在就失业的这一代年轻人,他们到了中年,就要生活在一个遍地老人的社会。
2050年,东亚年龄中位数是50.7岁。日本是53.6岁。
非洲是多少岁呢?
2050年,非洲人口年龄中位数25岁。
这是一个展望非洲的时代。如果你想成为未来的一代富豪,或许非洲就是你最大的机遇所在。
06
转移去哪里合适?
如果你胸无大志,碌碌无能,只想享受一下眼下的文明发达社会和被保障的安全生活,首选西欧、北欧、澳大利亚、加拿大之类的西方高福利国家,日本也可以凑合。接下来的后半生,你要忍受越来越老龄化的社会,越来越萧条的经济,以及无法维持福利和高到无法承受的物价和服务费。
如果你想以中产阶级身份过上享受各种服务的生活,或者找个退休靠积蓄和房租养老的地方,泰国是第一选择,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印尼也可以考虑,越南也可能是未来的选择。这些国家正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业的产业流入之处,接下来十几年的发展前景可以期望。
东南亚国家华人根基厚,容易融入。华人在东南亚也容易挣钱。
印度虽然人口超越了中国,且发展势头看好,GDP增长竟然高达8.3%,但是中国人去印度似乎没啥优势。另外,印度的出生率拐点也到了。虽然情况不像其他国家严重,但是也不太客观。
有志青年,应该会野心勃勃去非洲。这是一片未来机会无限的大陆。
但是,我知道有志青年很少,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想找一个高薪、高福利,稳定有保障的生活,最后不需要996,也不需要加班。甚至某些一眼可以看到退休的毫无自由的无聊职业,一个岗位也会被无数人疯抢。
所以,大多数年轻人只会骂我瞎忽悠。
未来的豪杰,一定是胸怀大志、敢于探索、提早二十年布局的年轻人。
#百家快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