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寻找文明之光|他们用触觉认识良渚文化,用盲人版画描绘五千年文明
原标题:一起:寻找文明之光|他们用触觉认识良渚文化,用盲人版画描绘五千年文明
触摸玉鸟
“这只玉鸟比较复杂,表面有细细的纹路!”
“它们出现在人身体的什么部位?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们的眼睛是两个圆圈!嘴巴是尖尖的!”
这番交谈,发生在4月16日的浙江省盲人学校的版画课堂上,良渚博物院的社教专员们带着文物仿制品来到盲校,让学生们亲手触摸亚残运会“飞飞”的原型——良渚文化玉鸟,并以玉鸟为主题,启迪学生们创作盲人版画艺术作品。
玉鸟
玉鸟,多出现在良渚文化反山、瑶山的王族、贵族墓葬,有的出土于墓主人的头部,也有的出土于墓主人的下肢部位。圆雕玉鸟均形态小巧可爱,采用了阴线刻的手法刻画细部,整只鸟呈展翅飞翔的姿态,有的玉鸟正面刻有重圈的眼睛,亦或刻有简化的兽面纹,纹路清晰可见;背面有穿孔,推测是穿线缝缀所用。
在社教专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初步了解了良渚文化,以及良渚的玉器文明,仔细触摸了每一只玉鸟的细节,并且分辨出了不同玉鸟之间的异同。随着了解的逐步深入,他们也对玉鸟——这一良渚时期被视作与神明对话的神秘媒介有着诸多好奇与想象。
“我想让它在天上飞翔,成群结队的。”
“它可能会飞到大海上、河流上,河中应该还会有一些桥。”
“它应该飞在云朵之间,可是云朵是什么样的?
在一个多小时的版画创作中,学生们手持刻笔,在吹塑板上刻下了自己想象中的有关玉鸟的故事,并在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上色、转印。
“我想要樱花粉色的天空。”
“我想玉鸟应该比较庄重,所以请给我黑色吧!”
“我知道,云朵是白色的,大海是蓝色的。”
虽然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全盲人士,但他们的形象认知能力和触觉感知能力都超乎常人。浙江省盲人学校的美术老师唐柳萌还告诉我们,他们会通过书本知识或其他人的交谈中获取一定的色彩信息,也会有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并且运用到版画中,从而呈现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本次社教活动是良渚博物院“一起:寻找文明之光”的延续,也是“触觉博物馆”项目在视障群体中的小型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学生们的画作在良渚博物院的展览中再一次呈现。
来源: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辑: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