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与高中生抢工作,惨遭淘汰,哭诉:上大学有啥用?
多数学子之所以十二载寒窗苦读考大学,无非是为了在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然而今非昔比,在学历贬值的当下,大学生不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很多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辛辛苦苦读完大学,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还不如以前初中、高中的“学渣”。
李杰(化名)是某一本院校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也是家族里的第一个“一本大学生”,当初考上大学时,父母不知道有多骄傲,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亲友们也都夸他将来肯定能够在大城市闯出一番天地,然而现实却把他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去年毕业后,李杰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某一线城市闯荡,满怀信心会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结果几个月过去了,投了几百份简历,都没有找到工作,连面试的机会都寥寥无几。从家里带来的钱已经用完,不得已干了一段时间的杂活,可一直这样也不是个事,于是灰溜溜地回家歇了一段时间,过完年再出来寻找机会。
然而2个月已经过去了,他仍然没有找到工作。这次他实在没脸回家了,决定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他从求职网站上看到一个电商助理的岗位,学历要求是“高中毕业”,李杰认为自己在学历上有优势,就发了简历过去,但令他绝望的是,招聘单位并没有要他,而是选择了一个高中毕业生。
此事让李杰情绪十分低落,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竟然沦落到要跟高中生抢饭碗,还抢不过,那读大学还有什么用?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用人单位抢着要的“香饽饽”,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历贬值的情况日益严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有很多用人单位宁愿用初中生、高中生,也不愿意招聘大学生。
这个说法不是主观臆测,是有数据支持的。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当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专科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于中专和高中。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二是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说白了大学生学了也是白学;三是大学生都想找高薪、清闲的工作,不愿吃苦受累加班。
现在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水”,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上了几年大学什么都不会,还需要用人单位从零开始培训,要价又高,性价比真的不如一些初中生、高中生,他们自知学历没有优势,所以肯吃苦受累加班,要价又低,用起来企业的负担要低不少。
但如果将“眼高手低”的锅全部算到大学生头上,也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国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体系出了问题。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应该是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的,以前的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之骄子”,除了大学生本身稀缺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但如今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却与社会脱节,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根本不是社会需要的。
按理说,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拿到学历证书,就代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了,可以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然而用人单位却觉得大学生太“水”,这就意味着大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太“水”,培养了一大批不中用的人才。
从某种角度上讲,人才培养的错位,才导致了大学生的“眼高手低”,因为他们就是按照一定的就业定位来培养的,毕业出来时自然而然会去找一些自认为合适的工作岗位,这不怪他们。
当然,人也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当没办法找到满意、对口的工作时,大学生也应该放下姿态,调整自己的定位,去做一些比较底层的工作。
对于本科生跟高中生抢饭碗遭淘汰,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