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经验分享,大三下决定转码,拿下四大CMU MSCV和加州系UCSD博士!
原标题:极限!经验分享,大三下决定转码,拿下四大CMU MSCV和加州系UCSD博士!
记得点个“在看”或者将坚果君设为“星标“
基
本
背
景
本科学校:北京大学
本科专业:物理
申请专业:计算机(视觉)
申请结果:
CMU(MSCV,视觉“天花板“级别硕士);
Columbia(MSCS);
UCSD(PhD in CS,“加州第三”CS全奖博士)
去年5月,我才下定决心从物理转申计算机!
提交申请的时候, 和计算机有关系的课,我成绩单上只有三门:一门“计算机概论”,一门“数据结构与算法”,一门 “计算物理”,都不是计算机专业课。
熟悉这些年计算机申请有多卷的同学,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做到的?
所以我来总结一下我的经历,也感谢一直帮助我的老师,家人,朋友和Nuts留学。
?? 重要提示:文末有彩蛋!不许错过呀!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其实我很早就决定要申请出国,但偏偏很晚才决定转专业。
通过物理竞赛降分进入北大念物理,我从大一就“明确”自己一定要走物理学术道路的。本科、博士、博士后、教职…… 我在还没有接触科研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预设好了一条直到退休的道路。
考免修、超学分选课、参加CUPT比赛,我的大一就这么充实的过来了。
大二上,像身边的同学那样,我联系了综合指导课的老师,进组做科研。实验物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一大堆看不懂的文献、听不懂的组会报告、毫无动力的实验。我看到文章就想睡觉、一开组会就听天书、始终推进不了实验……
一方面我对实验科学没有兴趣,另一方面又想要做出成果,每天挣扎于焦虑之中,我最终决定换组。
我换了一个理论组。理论组做的是我感兴趣的方向,但直到大三寒假,我依然没有做出成果来。可能还是我的理论基础不够好,那一堆晦涩的理论,我学的很艰难。
老师建议我转去计算物理:“你要申请国外的PhD,得做点成果出来”。他推荐我去了一个计算物理的组。在那里,老师给了我一个用神经网络解决物理问题的题目。
从那时,我开始想,既然我可以用计算机解决物理问题,为什么不去做一些我更感兴趣的、更实用的问题?比如计算机视觉关心的问题?
这也是我第一次产生了“我不一定要做物理”的念头。从实验物理到理论物理、再到计算物理,我一直把自己局限于“我还是得做物理”的想法中。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有别的选择,比如转金融、转计算机。我好像是井底之蛙,突然抬头看到了天空。
我看上去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一直在为“读物理PhD”而努力。选一大堆研究生课、考英语成绩、保持绩点、从不放弃科研……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为什么一定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做什么?并告诉自己不必局限于“读物理”,人生还有那么多选择。
为目标而努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想清楚为什么有这样的目标更重要!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我觉得,至少每个学期开始,都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
To be or not to be……
虽然想清楚了自己喜欢什么,但是时间已经到了大三下了。要转去做计算机吗?会不会太仓促了来不及?我有些担心。
父母建议我先别仓促转计算机,申请物理出去,可以考虑类似计算物理或者其他交叉方向,或者读PhD期间再读一个计算机的硕士。但我又明确自己对物理科研没有那么感兴趣了,再读一个物理PhD或许会很痛苦。
当时Nancy也很着急,但Nancy很明确的告诉我:这个问题,任何人没法替你决定, 你只需要告诉我你的决定就行,我都ok。
Nancy的话反而给了我下定决心的机会。 并且自始至终,Nancy似乎都挺有信心的,这也让我莫名的感到一些安心。那就转计算机吧!
Nancy于是给了我一周时间,让我调研计算机的组,看看自己想做什么。
一周后,我还是一头雾水。
这次,Nancy直接给了我一个老师的名字,说,你去这个组试下。这个组很好,课题靠谱,而且老师手把手带学生!
我正式踏入计算机领域!
后来,我才知道,Nancy推荐的老师,很多年前也是Nancy辅导过的学生。事实证明,这个老师的组真的很适合我。
老师并没有太在意我不是计算机背景。他让我先用一个月的时间上一门AI相关的课程。这个课程极大的帮助了我快速了解计算机视觉领域、并上手计算机视觉的科研。我认真的学完了,考核结果也还不错,老师也挺满意的,就接纳我进组了。
三个月,我投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做喜欢的事情,一切就似乎都顺利了起来!
这次科研推进的非常顺利,一个月想出了idea、第二个月跑通了实验,第三个月,我投稿了自己的第一篇一作文章(共一)! 三年艰难探寻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到三个月投出第一篇工作,这样戏剧性的对比也是我文书的一大亮点。
后来这篇文章被CVPR接收,并在申请季为我薄弱的背景加分了不少。后来想想这段科研经历和这篇文章对于我能拿到UCSD的博士录取也至关重要。
大四上,我除了做科研,自己又通过线上和线下补了好几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我可以说是最晚才开始申请的一批人了,到了11月赶完文章,我才开始选学校、填网申系统…… 好在有Nancy的支持,我能最大效率完成申请,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扑在科研上。
申请季:选校和文书
选校我就是参照Nuts给我的选校资料选了一些项目。
当然,我乱七八糟选了一堆。Nancy根据我的情况,进行了一些删减建议。例如哪些项目招大陆学生很少,哪些项目更适合我的背景。
我当时的主要目标是申请一些不错的硕士项目,作为博士的跳板或者直接就业。所以,博士呢,就只申请了两个我觉得相关性大、有connection的。现在想想,其实可以更自信的多申请几个试试?
写文书方面也我很感谢Nancy的帮助。她根据我的素材和过往,将我曲折的科研经历串好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了我自身背景的优势。这个outline对我帮助很大,极大地节省了我的纠结和迷茫的时间。
后来,我们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在有限的申请时间里打磨出了效果非常好的文书。 我想,我能申到彩票校CMU的MSCV项目和我的文书有很大的关系。
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
看完我上面的经历,你就知道, 这真的不仅仅是一句鸡汤。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没有其他可选”。但事实上,可能只是你限制住了自己。
当然,做了选择后,无法避免焦虑和失落。就像我一月份刷到第一份拒信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慌的。
感谢CMU,随后不久我就收到了CMU MSCV的录取。自此之后,我就觉得其他学校的结果已经“无所谓”了。不过,我后续还收到了哥大,以及完全没有意料到的UCSD的博士Offer!
最后,祝大家都能做喜欢的事,
都有好的结果!共勉!
彩蛋!
彩蛋!!!
26日晚,学姐将会线上分享申请经验,
更加详细全面地分享申请经验和最新申请形势!???
扫码,备注: “姓名+学校+专业+年级”加助教好友,即可预约讲座!
【声明】
本文由Nuts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
由天和其Nuts咨询(微信公众号:nutsgogo)
排版发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