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畔东风正劲 红土地披绿生金

  2022年11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播报新闻《广西百色:油茶喜丰收  农户采摘忙》,屏幕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枝繁叶茂、硕果压枝。村民们背着竹篓穿梭在成片的油茶树之间,采摘、捡拾油茶果,动作迅速而熟练。百色市右江区21万多亩油茶林陆续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百色市经过低改后的油茶林陆续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百色市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行油茶树的低产技术改造,覆盖脱贫户3851户16326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2021年,百色市全面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207.75万亩,油茶籽产量11.51万吨、综合产值42.16亿元。2022年,百色市坚持新种低改相结合,加强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油茶新造林6.61万亩,完成率101.7%;完成低产林改造13.02万亩,完成率100.15%。

  近年来,百色市林业科技东风强劲,油茶丰产助农增收。百色市坚持把科技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多措并举完善科技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百色市林科所所长岑绍荣说:“百色市油茶技术研究走在全区前列,对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功不可没。”百色市建成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库百色保存库,收集油茶品种26个、种质基因706份,有效破解良种选育瓶颈;率先在平果市建成广西第一个生态智能化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油茶高产高效基地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号召科技人员下沉到生产一线开展林农培训,共组建油茶生产技术队伍52支322人,累计培训林农7.82万人次,推动技术服务全覆盖,发挥市级油茶技术专家团队带动作用,大幅提升产业科技管护水平。

  除强化传统油茶品种科技研究外,百色市林科所力求技术突破,把目光瞄向优良新种香花油茶,2020年6月,在永乐镇南乐村、龙川镇六能村建立试验林25亩,成功将传统油茶品种换冠嫁接改良成香花油茶品种,同年10月申请国家专利,成为全国范围内林业科研新创举。百色市林科所高级工程师陆荣民说,与传统油茶低改技术相比,换冠香花油茶品种技术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果也更好,成活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90%,而且24个月可恢复冠幅,第三年有望恢复产量。

  2018年以来,百色市林科所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主动作为,克服困难,积极承担和参与林业科研和推广项目20项,其中中央财政2项、自治区财政10项、市本级8项,科研经费投入1200多万元,涉及林木种质资源收集、油茶、八角、核桃、珍贵树种和林下经济等领域,获得丰硕成果。百色市林科所参与实施的《华南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挖掘利用》课题研究,荣获“2019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一种油茶嫁接方法”“一种核桃嫁接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作为“重大技术突破”上报广西科技厅。

  林业科技人员向村民传授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百色市种植八角历史悠久,八角分布广泛,全市现有八角种植面积176.6万亩。2021年,全市八角产量2.68万吨。然而,当地八角林多为20世纪80年代种子直播造林,种子来源混杂,品种良莠不齐,产量低,质量差,大小年明显。加上前些年八角鲜果价格持续低迷,很多林农放弃管理,导致八角炭疽病连年发生,很多林分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干枯死亡现象也很常见,以致大部分林农守着金山犹挨穷。

   从2017年起,百色市林科所聚焦传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在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罗甫村建立八角低改试点。罗甫村那花屯村民黄秀芬在百色市林科所专家指导下,对自家200亩八角林进行低改,通过除草、疏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增加通风透光度,加强土壤肥力,改善八角生长环境,使树势很快得到恢复,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明显增强。为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节省抚育成本,增加林地产出,在后援单位的支持下,黄秀芬从2018年开始在林下试种草珊瑚,种植密度为60cm×60cm。经过4年观察,当地的气候和立地条件非常适合草珊瑚生长,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快、分蘖多,长势很快就压住了杂草,大大减少了铲草抚育投入。而且,套种草珊瑚后,八角树长势旺盛,病虫害下降,每年都能正常开花结果,二者没有出现明显的抢肥现象。“综合抚育措施+套种草珊瑚”的举措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八角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年平均产量提高到750公斤/亩—1000公斤/亩,产量是低改前的10倍—20倍。八角林下套种的草珊瑚,2022年8月第一次采收,亩产量1000公斤,亩产值2000元。如今,试验点连年丰收,有效推动了当地八角低改进程。

   目前,百色市八角低产林面积超过100万亩,平均产量仅为50公斤/亩左右。百色市林科所在玉林市六万林场、梧州市藤县古龙镇调研时了解到,通过嫁接优良品种接穗换种后,第三年产量可达500公斤/亩,第五年进入盛产期后可提高到750公斤/亩—1000公斤/亩。事实证明,通过采取低改,特别是嫁接换种低改技术措施后,八角产量显著提高。如对百色市100万亩中的一半八角低产林进行嫁接换种,低改五年后,全市八角产量可增产3.5亿公斤/年,增收约30亿元/年。

        作为广西林业资源大市,百色市林地面积4310万亩,占区域内国土面积的79.2%,森林覆盖率达73.03%。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区第一。林业资源分布于广大山区乡村,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发展林业产业是稳定农民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百色市林科所是百色唯一的林业科研机构,从事林业科研的人员仅有18人,市直林业系统设置的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只有13名,且部分人员在编不在岗。全市林业科研机构设置不健全,研究力量分散,推动林业科学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与林业科研重任极不对等,与林业大市极不相称。“现有林业科研条件难以支撑百色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打造千亿元林业产业战略部署。”岑绍荣说,百色市林科所升级林科院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022年10月26日,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百色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组建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优化内设机构(分支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目前,百色市林科所已建有办公楼、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温室大棚、管护用房、水肥一体化、生产道路、防护监控等完备的设施,配套种苗扩繁、林产品加工、催芽机器等设备。在建的广西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百色分库建设面积1006亩,是自治区内集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重要科研基地和林业先进技术知识推广教学实践场所。科研基地覆盖全市12个(市)县(区)及市百林林场、市老山林场。

         右江畔林业科技东风正劲,百色市林科所由“所”升“院”,万事俱备,红土地上林业科研必将迎来春天,迈向新程。(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