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运动 快乐-常德市运动员备战全省民族运动会训练剪影

  原标题:运动 快乐-常德市运动员备战全省民族运动会训练剪影

  □常德日报记者 郑彦 文/ 刘颂/图

  荡秋千、打陀螺、踩高跷、三人穿着特制长鞋齐步跑……或许你还不知道,这些颇具趣味的运动,其实源自我国的少数民族。

  3月19日,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省民族运动会”)将在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开幕式。此届全省民族运动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赛事已于2023年3月20日至24日举行,第二阶段赛事延迟至今年3月19日至23日。今天,我市参加第二阶段赛事的运动员整装出征。

  2023年3月12日,运动员们在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排练舞蹈项目《枫林抵劲》。

  2023年3月12日,一位参加民族健身操训练的运动员,训练不足半月就磨破了鞋。

  2023年3月24日,桃源县枫树维回乡中学,运动员们踢毽球时脸上扬起了笑容。

  此届运动会竞赛项目有高脚、秋千、板鞋竞速、射弩、陀螺、蹴球、押加、毽球、民族健身操等9个大项61个小项;表演项目有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等3类58个表演节目。我市共派出回族、壮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7个民族的7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他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参加全省民族运动会,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有经验不足受伤的经历。兼具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怎样备战训练的?

  2023年3月22日,桃源县青林回维中学,参加陀螺项目的运动员们正抓紧时间练习。

  2023年3月22日,桃源县青林回维中学,参加陀螺项目的运动员们训练结束之后相互打趣。

  桃源县青林回维中学的覃馨颖告诉记者,去年妈妈本来给她报了好几个暑期培训班,听说整个假期她每天都要去学校打陀螺,便不乐意了。

  “妈妈主要是担心我落下功课,我劝她说,能代表常德去省里比赛,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覃馨颖的坚持最终赢得了妈妈的支持。她白天刻苦训练,晚上温习功课,一直坚持到去年3月份的比赛。“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这段经历非常有意义!”覃馨颖说。

  射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这项运动不仅在苗族人民中盛行,也是傈僳族、苦聪人、黎族人的一项传统。

  让刘维龙开心的是,自从练了射弩,他胳膊上有了肌肉,感觉自己多了男子汉气概。

  一把弩重2.5公斤,最开始练习持弩的那一周,他手臂酸胀,“吃饭握筷时,手都不听使唤了。”为了练出臂力、练得手稳,后来教练黄柄华还在弩上挂了一瓶饮用水……

  2023年3月22日,教练黄柄华利用矿泉水瓶增重,来锻炼运动员的手持稳定性。

  2023年3月22日,桃源县青林回维中学,射弩运动员通过准星瞄准前方。

  “这种标准弩的威力很大,可以射伤一头野猪。”黄柄华说,训练场所的安全性也相当新的。

  石门县是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该县一中教师陈刚带队参加了6届全省民族运动会,也是我市最早参会的一批。在他看来,不管是赛事规模还是场馆条件,水平是一届比一届高。

  2023年3月8日,在石门县第一中学,运动员们正在进行板鞋竞速训练。

  陈刚教练目前最辉煌的战绩诞生于2006年。在张家界举行的那届运动会上,他带队的板鞋竞速拿了三金一铜,“对手们提起常德代表队的板鞋,都心里发怵啊!”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陈刚介绍道,三人一组,讲究的是配合度,步调速度、抬脚高度等都需练到整齐划一。

  2023年3月8日,石门县第六中学,运动员架着高脚在训练场上比拼速度。

  今年,陈刚转战高脚项目。他对8个队员说,运动本身就是快乐的,希望他们轻装上阵,在赛场上跑出风一般的速度,展示常德少年的风采。

  时至今日,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早已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演变成流传于中华大地、老少皆宜的民俗技艺。“运动快乐”的背后,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现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