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节听评课和“认真办学”,让海淀这所学校悄然蜕变

  

  它是发现学校办学问题的“听诊器”

  它是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的“发动机”

  它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风向标”

  它的参与样本数量可达10万余份

  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它

  它就是海淀教育特色项目——

  学校社会满意度调查

  据了解,海淀区自2012年开始学校满意度指标研制工作,2014年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铺开,2020年首次向上延伸到高中,2021年向下拓展到幼儿园,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整个基础教育的全覆盖。

  在2022年的“海淀区学校社会满意度”测评中,地大附中的初、高中学段双双进入海淀区前10名。

  地大附中校长杨宝华表示:“社会满意度调查更像是每年一次的全面体检,它给了我们一系列重要参照,帮助我们系统思考学校教育,全面梳理办学成效,就‘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两大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和构建。”

  2022年地大附中社会满意度的大幅度提升,意味着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学校办学优势和成果的外化显现。“下一步,学校会充分挖掘、利用测评数据和结论,进一步厚植、彰显地大附中‘以人为本,求知求真’的办学理念, 认真办一所学校,办一所认真的学校。”杨宝华校长说道。

  

  地大附中校长杨宝华

  1

  学生喜爱度高

  什么是地大附中增值力的秘密?

  “最享受午后在紫藤花架下读书,最喜欢在课间时分聆听喷泉的声响,最醉心于红色跑道上奔跑后酣畅淋漓的释放,最热爱那一个个拓展视野的专家讲座。”现就读于清华附中的2022届毕业生王耀蔚回忆。

  “每天不乏乐趣的课程,挥洒汗水的运动会,才艺迸发的元旦联欢,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地大附中是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方乐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2021届毕业生路长现在就读于人大附中,谈起三年初中时光,点点滴滴全是美好回忆。

  地大附中以“以人为本,求知求真”为办学理念,以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基础厚实、志趣高远为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真心、真学、真做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学生一天在校上8节课,课堂快乐不快乐、安全不安全、收获多不多,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相连。一直以来,地大附中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们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不会怎么办等问题,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保障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在自信与快乐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近年来,地大附中在中高考中释放出来的教育增值力值得关注。数据显示,对照考生高中入学成绩在海淀区的排名,地大附中的学生高考平均能前进近3000名。高中毕业生本科率逐年攀升,平均增值大幅提升,一本增值强劲。

  据了解,在2022届高三期中到期末、期末到一模,以及期中到期末、期末到一模、二模“保持高增值学校”名单中,地大附中均榜上有名。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学校小中考满分人数有了新突破,尤其是李四光特色课群满分人数剧增,高分率有望达到60%,听口满分率68%,优秀率实现100%。

  在刚刚结束的海淀区一模练习中,2023届高三学生成绩整体稳定、且上升态势明显。杨宝华校长用四个"jing"字勉励学生——

  静:师生要平心静气,沉着冷静,安安静静,真实学习。

  净:年级与班级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敬:师生、家长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心存感激和敬畏。

  竞:不要和别人攀比,心浮气躁。要学会和自己竞争,要争取每天有进步、有收获,努力做到每日事每日毕。

  老师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传递信心与希望,让他们在真学、乐学的校园氛围里,更加积极地提升自我,爆发出更强的潜力和动能——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这既是学生群体满意度高的原因,也是地大附中实现高增值力的秘密。

  

  

  2

  课程认可度高

  全力建设北京市特色高中

  据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官网消息,近日,“海亮杯”2022-2023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圆满结束。地大附中高二1班王凯晨荣获二等奖,高一6班辛师宇荣获三等奖。

  

  

  王凯晨说:“我积极参与并一直坚持参加学校每周一次的指导课程,在长时间的知识储备、沉淀、吸收后才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竞赛给了我进一步了解地球科学的机会,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地球科学的全新认识。”

  据了解,地大附中以申报高中特色校为契机,与中国地质大学签署了“品牌共建方案”,通过与大学的互联互通,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而此次负责指导地球科学知识竞赛的教练,就是曾获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现在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

  地大附中密切关注学科认知之“理”,重视学习过程之“趣”,构建了以“地球科学”为抓手的地球科学特色课程群,并基于“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趣地球·科创未来”的课程群理念。

  该课程群集趣味性、自主性、发展性、创新性于一体,以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为支撑,将课程类型划分为基础、拓展、探究三个层级,打破教材边界、学科边界,对三大类五领域课程进行横纵向整合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学生的学业进步与课程体系和育人理念密不可分。现就读于人大附中的地大附中2020届毕业生张浩臻表示:“初一刚入学时,语数英史地政生七科的海量知识涌过来,我一下子感到手足无措。幸好有李四光特色课程,引导我逐渐适应了初中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除此之外,地大附中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沉淀和技能的积累,还有人格的塑造,让我具备了刚强勇敢、团结进取、热爱生活的卓越品质。”

  据了解,地大附中和地质大学签署《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张浩臻谈到的李四光特色课程。该课程采用“三纵四横五育人”的“求真”课程体系,从育人目标和核心素养出发,落实学校“以人为本,求知求真”的办学理念。

  

  地大附中“求真”课程体系:

  从纵向上看,划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

  从横向上看,设计为求博(人文与品德素养)、求美(艺术与审美素养)、求实(体育与健康素养)、求异(科学与实践素养)四大素养课程;

  从体系造型看,“球体”的“圆”象征平等包容与和谐;经纬度纵横交错,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四条不同颜色的弧形经度线汇合交融,分别代表四大素养课程,共同指向育人目标。

  

  以高中特色课程为依托,以校本课程体系为基石,地大附中近三年来追求教学提质,打造幸福课堂,成为北京市“大学办附中”项目学校、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海淀区劳动教育基地校、海淀区校本研修先进校和北京市“日负荷”监测实验校,全力建设北京市特色高中,一步步向“练出好身体、考出好成绩、成就好未来”的目标迈进。

  3

  教师幸福度高

  什么是教师获得成长加速度的秘诀?

  地大附中教育增值力突出,同样离不开教师团队的队伍建设和辛勤耕耘。杨宝华校长介绍,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情怀深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十四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地大附中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建设课程、深耕课堂”为抓手,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从常态课入手,开展“依据课标·用好教材·设计学”课例研究。近三年来共开展校级及以上研究课300余节,教师间互相听评课20000多节。

  以“月度研究课”为契机,每月组织一次全校规模的公开课,让优秀教师“现场直播”教学过程,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积极打造“专家诊断课”,借助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专家优势,每学期邀请几十名特级及骨干教师,助力学校精耕课堂教学。

  三年来,地大附中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博士、硕士教师占一线教师60%以上,市区级骨干教师占一线教师的30%。在集团总校的支持下,学校成立博士教师工作室,为每一位博士教师聘请一位正高级教师做导师。在教研成果方面,教师出版著作3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40余篇,460余人次在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在海淀区教材教法分析及北京市各类活动中做示范分享。

  

  ?成立博士教师工作室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地大附中教师坦言,学校被纳入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这三年,是他们加速成长的三年。他们在琢磨中精进,于引领中成长,每个人得到了最优化、最大化的发展。

  

  

  学生喜爱度、课程认可度和教师幸福度——这是学校满意度调查的三个维度。地大附中不仅将之视为一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完整逻辑链条,更令这根链条成为引发全校师生蜕变的DNA。

  “未来我们会立足海淀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队伍一流,课程结构完善,特色发展明显的家门口好学校。”杨宝华校长说道。

  

  编辑 | 京教君素材 |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提供

  “京城教育圈”政策解析,升学指南,发现价值,分享新知关注更多教育信息,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圈友群: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小学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