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讽今,表达情思”类文章阅读与写作指津
“借古讽今,表达情思”类文章阅读与写作指津
【专家点拨】
顾名思义,借古讽今,就是指假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影射现实。它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是作者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投枪;是朝花夕拾,暮鼓晨钟的匕首;是发表感想,陈述主张的武器;是奖善惩恶,警诫人事的载体。这类文章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不仅在语文课本中同学们经常读到,仅文言文中就有很多篇目,如《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愚公移山》《郑人买履》《弈喻》《岳阳楼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只要你平时注意每天每期的报刊杂志,总能够读到琳琅满目、文质兼美的这类文章;在平时的考试和中、高考时,这类文章出现的概率也很高,所以,对这样类文章同学们一定要掌握阅读与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读懂文章所要传达的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文章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会见。但蔡桓公对扁鹊的前三次诊断均表现出“不应”“不悦”“不应”的态度和神情,到了第四次,病在“骨髓”,无法医治之时,蔡桓公“使人索扁鹊”,但为时已晚,蔡桓公错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蔡桓公的固执己见,顽劣不化。是非曲直已经不言而喻。
二、联系社会,影射现实,引以为鉴。读懂了文章内容的“是非”,就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更重要的是,正确的、好的人与事要努力学习;错误的、坏的要尽力规避。还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通过本文的阅读,给我们的启迪是非常明确的: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绝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批评,并且能够及时改正,才能防患于未然,否则,只能是丧失机会,乃至生命的代价,自食其果,后悔莫及。
三、“借古讽今”的文章表现手法灵活。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寓庄于谐。
【范文引路】
1、 女人的进化
佚名
50万年前
北京周口店一座土山上居住的一群人,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弄出“火”这个东西来,从此他们就有了“做饭”这个活动。而可悲的是,据考察,那时候“做饭”的就是女人。可能是女人总觉得男人烤的东西不好吃,就大包大揽,结果,这一包,就包了 50万年。后来我有一个朋友结婚,他总结道,婚后的第一天很重要,那天如果谁做饭,那以后可能就是他 (她 )一直做下去了。
(供稿者语:经验啊!这就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僵化思维”的结果,而且有着很大的生命力,很难或者说人们不愿首先去打破这样约定俗成的规则,心甘情愿地做这样无形的“奴隶”!结合其他事情,岂不都是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7000年前
在一个叫“河姆渡”的小地方,女性第一次取得统治地位。由于当时人口稀少,所以生孩子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而这项技术被女人们独门掌握,男人只能起个协助的作用,再加上女人们细心,擅长摘果子,而没有耐心的男人们,摘的果子往往还不够自己吃,所以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女人都取得绝对的统治。但是后来,事情发生变化,女人逐渐发现,男人们打猎打回来的肉比果子好吃多了,而用兽皮做的裙子也比用树叶做的好看多了,于是她们就鼓励男人们多多去打猎,于是,男人们利用打猎这个力气活,把统治权从女人手里夺了回来。
(供稿者语:看来贪慕享受和虚荣要不得!女人们因此而把权力丧失了,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啊!)
春秋期间
一个女孩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和另一个绝代佳人做邻居了。东施姑娘就是这样一个倒霉孩子。村西头住着的就是著名大美人西施,把她比得头不是头,尾不是尾的。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姑娘好学向上,积极向西施姑娘靠拢,处处向西施看齐,但就是有那么些无聊的人以此为据,嘲笑起东施姑娘来,把一颗爱美的心扼杀在摇篮里,如果那时候东施姑娘被树立成“爱美模范”,说不定现在的“整容之都”不是韩国,而是咱中国了。
对东施姑娘好一点!
(供稿者语:冷嘲热讽扼杀人!“无聊的人”,要对“东施姑娘”好一点!)
西汉早期
吕雉和虞姬是那时候最有名的两个女人。一个以杀别人出名 (例如把人做成人彘 ),一个以自杀出名,同样嫁给名男人 (刘邦和项羽 ),却“同途殊归”,向进化中的女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挑选男人。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定论。不过从这两个女人身上,女性们倒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挑选男人就像挑选股票一样,买低不买高。吕雉是在刘邦最落寞时嫁给他的,虽然他只是个小小村长,但吕雉看到了这个男人的发展前途,算是个绩优股;而虞姬嫁给项羽时,已经是他正风光的时候,可以说,虞姬在这只股票最贵的时候买了下来,后果就可想而知,后来被套牢,后来 st了,再后来就被停盘了。
(供稿者语:发人深省——“有时,男人就像条落魄的狗,如果这时候你把他带回家,给他洗个澡,给他抚摸,他会记得你一辈子好的。那些现在看起来灰头土脸的男孩子,说不定就是将来能带给你幸福的如意郎君”!)
西汉年间
女人总是以为自己在玩新花样,比如女大学生们拿着自己的“写真集”去找工作,以为这很时髦,其实王昭君在几千年前就用过了。她就是找了个画匠把自己的倩影画下来递给皇帝,可能是打点不够,让人在眼睛下面点了个“落泪痣”,最后只好弄了个国际婚姻,现在就不同,别说没有这个痣,就是有,用电脑一修,万事 ok.
女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上自己的美貌 (如果她有 ),哪怕她的其他本领对付这个工作早已经绰绰有余。
(供稿者语:心思、智慧要用到正道上!)
唐“贞观”时期
一天李世民这个皇帝老儿闲得无聊,就想和下属们逗乐子,例如送几个小老婆给以怕老婆闻名的房玄龄。房玄龄苦于是给李世民打工,怕被他炒了黄瓜 (那时人们还不吃鱿鱼,所以用黄瓜代替 ),只好把她们带回家。唐朝还没电视直播,李世民要想看热闹,也需亲自跑一趟房家。果然,房玄龄的太太对此反应极大,坚决反对,并且当着领导的面,不管他是李世民还是张世民,大吼三声,对万恶的一夫多妻制发出了第一声声讨,气动山河,以致后世文豪苏东坡撰文道“好一声河东狮吼啊!”虽然当时人们觉悟不高,爱把黄脸婆和此联系起来,但千年后,中国香港的演员,张柏芝同志和古天乐同志合演了一部《我家有个河东狮》,为此彻底昭雪平反。
(供稿者语:“一把手说了算”,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古已有之,害人不浅!)
武周末年
上官婉儿,中国第一个女秘书。这个女秘书勤勤恳恳,前程似锦,但坏就坏在她把自己的个人感情和秘书工作掺和了。从野史来看 (例如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 ),上官婉儿爱上了武则天的男宠,这可是女秘书工作的大忌。果然,武则天对她采取了措施。所以打上官婉儿那儿起,女秘书业界内就有条最高宗旨:要想当一名成功的女秘书,就要区分私人感情和工作。但实际情况好像不由女人说了算,个别男领导总是有意无意破坏这条规则,这不,前段时候,四川省就规定,男领导不得配备女秘书。
(供稿者语:“都是男人惹的祸,最后却靠限制女人来解决”, 实际情况也往往这样。)
唐开元年间
杨贵妃。她可以说是咱们中国第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流行教主,地位类似于现在国内王菲,日本滨崎步,欧美小甜甜,引领着唐朝的各种化妆潮流: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而这就是杨贵妃带的头。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还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用现在的话说是前卫的,就像王菲首化的“晒伤妆”什么的。作为一个流行先锋,杨贵妃也是非常称职的,搞出各种新花样让“粉丝” (那时叫爱慕者 )有样学样,比如光一个眉毛,她就搞过“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等等,那时是没有时尚杂志,要是有的话,那还不每期都围着她这眉毛转。
书上说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看来杨贵妃同时也是“女人经济”的第一个实践者。一千多年后,女人把“女人经济”发扬光大,世界 500强的企业里,给女人脸蛋服务的就好几家。
(供稿者语:这可能就是当前娱乐界的真实写照。)
明朝早期
大脚马皇后。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算是个草莽皇后。这个和尚出身的皇帝,虽然缺点一大堆,但他看来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例如马皇后的大脚,在一片小脚中,那就是一种健康美。“世上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对朱元璋最大的总结。
现在流行一句话,“我们通常夸一个女人漂亮;如果她不漂亮,我们可以夸她很有气质;如果她既不漂亮也没气质,我们可以夸她很善良。”但是如果我们碰上如同马皇后这样既不漂亮,也无气质,看上去也不善良的女人时怎么办呢?可以学学老朱:“你看上去很健康!”
……
(供稿者语:如果套用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来概括这一现象,应该是合适的吧!)
【助你成功】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借古讽今,寓庄于谐。具体表现为语言幽默、活泼、风趣、浅显;蕴涵丰富、深刻,发人深思;叙、议结合,要言不烦,极富哲理。比如“吕雉看到了这个男人(指刘邦)的发展前途,算是个绩优股;虞姬在这只股票最贵的时候买了下来,后果就可想而知,后来被套牢,后来 st了,再后来就被停盘了”,语言诙谐,用语时尚;“……但实际情况好像不由女人说了算,个别男领导总是有意无意破坏这条规则”,语言犀利,一语中的,概括性强;流行语的使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等等;
同时,围绕主题,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各自成为完整的故事,显得短小精悍,读来不感到费力,相反,还给人以“视角”上的享受与阅读期待。
人物塑造鲜活,跃然纸上。寥寥几笔,就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李世民的霸道、专横;上官婉儿的多情;杨贵妃的引领时尚……给人印象深刻难忘。
这些,无疑是值得大家很好学习的。
2、 古琴价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①,弦而鼓之②,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视之④,曰:“弗古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⑦,作古窾焉⑧;匣而埋诸土⑨。期年⑩,出之,抱以适市(11)。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12),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13)!”——《郁离子》
[注释]
①斫(zhuó)——砍,削。②弦——这里用作动词,安上弦。鼓——弹奏。③太常——古代掌管礼乐的官。
④国工——全国最好的工匠。⑤弗(fú)——不。⑥诸——“之于”的合音。⑦篆(zhuàn)工——刻工。
⑧古窾(kuǎn)——古字。“窾”,这里同“款”。古代器物上铸刻的文字称为款识(zhì) ⑨匣——这里用作动词,把琴放在匣子里。⑩期(jī)年——一周年。(11)适市——到市场去。适,到..去。(12)易——交换。(13)希——同“稀”。
[意译]
从前有位制琴技师,名字叫工之侨。一次,他得到一段质地优良的梧桐木。他用这段木头精心制作了一张琴,安上弦以后,弹出的琴声叮咚作响,如行云流水,又象金玉撞击,动听极了。工之侨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一张琴了,就把它献给朝廷的乐官。乐官让乐工来鉴定。乐工们一看,都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似的,说:“这张琴不是古琴!”就把琴退还给工之侨。工之侨回到家里,请漆匠在琴身上画了一条条断裂纹,又请书法家在琴身上刻写了古字,然后,用匣装好,把琴埋在土里。一年以后,工之侨把琴从地下挖掘出来,打开匣盖一看,只见琴身上长满了绿苔(tái)和一块块霉斑。工之侨便带着这张琴到市场出卖。一个阔人用高价买走了,当作珍宝献给朝廷的乐官。那些乐工们打开琴匣一看,都把头点得象鸡啄米似的,连声称赞说:“好琴,好琴,这是一张地地道道的古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助你成功】
文章的讽刺性非常明显,乐官、乐工有眼无珠,很容易为假象所迷惑。其次,人物的刻画简洁、传神,栩栩如生:工之侨的“智慧”, 乐官、乐工的愚笨无不泾渭分明;最后,详略的得当也是显见的。
本文对我们的启发是鲜明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有盲目崇洋,盲目好古,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人,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他们的一面镜子。
【佳作示例】
从治驼说开去
古代有个医生,自己吹嘘说能够治疗驼背,广告就更离谱了:“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听这广告,病人如果是早晨开始治疗,晚上就会像箭一样直,多么神奇,多么具有诱惑力啊。
虽说广告有点离谱,但还真的就有人来了。一天,一位驼背驼得很厉害的人听了这个广告宣传后高兴地来治病。
说起治疗,那“神医”的工具可真是再简单不过了,只是两块大扳子,把人往中间一夹,就像是人肉三明治。于是那医生就使劲地往下压,并且踩在上面。病人的驼背真的变直了,却也命归西天了。病人的儿子告到官府,医生却振振有辞地说:“我的职业是治驼,我只管人直,不管人死。”多么荒谬,多么不负责任啊!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现实,有些医院不也是虚假广告漫天飞,骗你没商量吗,不管什么病,雇佣大量“医托”花言巧语迷惑、诱骗患者,说都能够包治包好;更为可恨的是,有的个体诊所,设备简陋,根本就没有行医资质,却也到处吹嘘“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结果呢,是瞒天过海,欺骗消费者,骗取“银子”不算,有的甚至被夺取了生命。
前段时间,南方有家医院,说是用什么先进的技术能够使人增高,结果一位年轻的女士成了牺牲品。女士的个子倒是增高了几厘米,但由于该院手术时需要把小腿的骨头断开,人为的加了刚板支撑着,结果只能利用双拐艰难行走,十分悲惨。可是医院居然说这是正常情况。真不明白他们是不是也要堂而皇之地说:“我们的任务是增高,只要患者个子高了,不管他还能不能走路”?!
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医疗广告,包括其他的所有广告,我们都应该多长个“新眼”,否则,难免上当受骗哩。
【供你参考】
本文由古代一医生自吹自擂能够医治驼背而最终却致人死亡的事例,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的相同或类似的现象,并指出其危害性,让人们警觉起来,以免上当受骗,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文章叙议结合,语言简洁,联想自然,过渡天成,举例真实;鉴古知今,主旨深刻,说理透辟,发人深省,确是一篇优秀之作。对同学们写作同类文章具有较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由“考级热”想到的……
上海市第四中学 蔡逸翔
时值八月上旬,考级在即,家里整日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爸爸妈妈早在七月初就当机立断,向我严厉部署了下一阶段的行动“方针”——不怕苦,不怕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考级!
大热天,骄阳似火,我每每练得汗流浃背,不过父母的后勤工作总是很“到位”:爸爸在一边准备电风扇,而妈妈在一边做鼓励、动员的思想工作——我怕累了,妈妈就苦口婆心:“这点累都经不住啊,想当年你妈……”;我怕苦了,妈妈就慷慨激昂:“这点苦都吃不了啊,想当年你爸……”每次的鼓励动员,都少不了他们的“想当年”。再看我,吹号练得我嘴酸舌痛,口腔溃疡,但父母毫无恻隐之心,魔鬼式的训练依旧坚持不懈。身处此境,令我不由感到我比“可怜身上衣正单”的卖炭翁还要可怜、可悲。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把素质教育和音乐考级挂起钩来。学生家长们一听说学乐器有利于培养孩子情商,有利于锻炼孩子大脑,更有利于挤入重点中学,于是纷纷赴汤蹈火,一场没来由的且规模宏大的“考级热”就这样掀起了,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到头来,苦的还是学生和家长。
由此,使我自然地想到了历史上两则小故事:
相传有一楚国国王喜欢“腰细”,顿时举国上下皆掀起了“减肥热潮”。就连那些内阁大臣们为了争宠,也纷纷节食塑型;唐代皇帝崇尚“面如芙蓉柳如眉”“温泉水滑洗凝脂”。于是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唐代美女个个皆是体态丰腴。今天的考级风莫不就是昨日历史的承袭与重演?
可是,如今的社会是倡导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我认为这种“盲目跟风”、“哗众取宠”的现象应该被大众所唾弃,不应让它左右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我更希望家长们能尊重孩子们的意愿,还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供你参考】
本文与一般的借古讽今的文章不同的特色是,先状写现在“流行”“跟风”事物的弊端,再写古代的相类表现,并水到渠成地将二者之间的深层关联和历史的渊源作了归因。这就如同数学上的反证法,作者进行了谋篇上的逆向思维,最终达成了对写作要求殊途而同归之目的,突破了写作时线性、固化的构思模式,显示了作者发散思维的优势与创新的灵性,这也是该文呈现给大家的主要原因。
以史为鉴,为官做人
纵观古今,“贪官”永远都是百姓最憎恨的两个字眼;也没有哪个贪官能逃脱得了他应有的惩罚。可为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有那么多寒窗苦读踏进官场后却苦心孤诣贪污受贿呢!说到底,是走不出荣华富贵,走不出欲壑难平的贪婪!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都知道,和绅是乾隆王朝得宠的大贪官, 满清第一军机大臣、百姓口中的“二皇帝” 。有人算过,在他为官二十多年中,重要的提拔次数就多达四十多次,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乾隆“一翘辫子”, 和绅就被新皇帝嘉庆抓进死牢里。
可见,贪官,即使是权重一时的,终究也不能逃脱他应有的惩罚和下场!
然而,历史上种种的经验与教训似乎没有给那些为官不清廉者一点点的提示! 原福建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号称“红包书记”,他的座右铭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可最终等待他的是铁窗里深深懊悔……这个受贿上百万元的“芝麻官”,身在牢房还为他的“前程”遗憾。他的所谓“前程”,不就是当官发财吗?如此前程,岂有不断送之理!
其实,谁都希望自己能发财,享受山珍海味,可是,不能因为这样,就利用手中的职权谋取私利;将自己一时的享乐建筑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也许,在位时看上去是捞了不少“外快”。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也只有在铁窗前,在即将走上断头台的那一刻暗自悔恨的份了!
所以,那些正在为官而又想趁着时机大捞一把的小吏们,看看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读读那一篇篇铁窗之下的忏悔书;想想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应该何去何从了!
【供你参考】
语言犀利,是该文的显著特色之一。在表达对“贪官”的愤慨之情时,作者用了极富抨击感情色彩的“最憎恨” “欲壑难平的贪婪”等词语,强烈的思想情感跃然纸上,借古讽今的文章就需要这样的语言攻势和表现力。
论证有力,是本文又一明显长处。所举和绅事例大家都耳熟能详;从福建政和县委原书记丁仰宁的座右铭和他的所作所为、下场的概要叙述中,让读者深深感到他的罪孽深重,咎由自取。这两个例子无疑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和说服力。
另外,议论的语句也起到了深化题旨的作用。
【阅读训练】
唐僧师徒喻人生
1 近日读《西游记》,2 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3 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存在的僧人——唐玄奘,4 那个不5 怕艰险、万6 里取经,7 最后终于满载而8 归的大唐僧人。
9 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10 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11 且不12 畏千难万13 险的人。孙悟空则象征着唐僧战胜困难、灵活多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但孙悟空又有缺点,14 他顽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大障碍,15 所以要由“紧箍咒”来约束,16 等到成了“斗战胜佛”后,17 额头上的金箍自然就消失了。
18 猪八戒代表了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19 可避免的懒惰和畏难心理。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所以他经常受到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孙悟空的斥责,20 他们两个就像一个人内心的两种对立的心理,21 经常要产生激烈的斗争,22 但最后都是孙悟空取得胜利。这说明了唐僧具有超人的心志,23 善于压制、克服24 自己的消极心理。
25 沙僧则代表了唐僧的任劳任怨。他忠厚老实,26 从不27 计较身上的重担是不28 是应该由猪八戒换着挑一段儿路,而29 是自己把行李担子一直挑到了最后。沙僧还非常注意维护内部的团结,30 每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生矛盾时,31 他总是居中调和,32 使大家为了取经的大业互相谦让,33 共同34 对付拦路的妖魔鬼怪。沙僧虽然是老三,35 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36 他的角色虽然不37 大突出,38 但细细想来,39 他的个性又是非常独特的,40 那就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41 且信念坚定。
42 不43 知道吴承恩写这部神话小说的时候是否就有上述意思,44 将一个人分成了四个来写,45 使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46 人物个性鲜明,47 四个人组成一个整体,48 一起经历并克服49 无数的艰难险阻,50 最后到达西天,51 取来真经。
52 一部《西游记》象征了一个人为理想、为事业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的一生。虽然每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所不同,53 但人身上都有通性,54 如吃、喝、玩、乐这些不55 费神不56 费力的事情谁都从内心里喜欢,57 但关键是人的一生还有更重要的理想和事业要去做,58 一味地不59 分昼夜地吃喝玩乐便会成了行尸走肉,60 社会的寄生虫。不61 但不62 被人尊重,63 这种“吃喝”的人生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个结果:一生永远也做不64 成一件大事。
65 做成一项事业要有孙悟空那种超强的本领,66 我觉得他代表了一个人身上顽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孙悟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他从不67 知疲倦,68 好像有用不69 完的力量,70 这来自于他和唐僧一样的坚定信念。二、他从不71 发牢骚,72 从不73 喊累,74 坚持到了如来(象征成功)面前,75 成了佛。三、他勇敢顽强,76 从不77 畏惧,78 从不79 退缩,80 也从不81 丧失信心,82 不83 战胜妖魔绝不84 罢休。
85 最后再来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他其实是师徒四人的灵魂,86 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87 他从没有对此发过牢骚,88 更不89 用说丧失信心了,90 一旦猪八戒有一句牢骚话出口,91 他立刻便会跟上一句温和但很严厉的话训斥。这使我想到那个历史上的玄奘,92 在劳累的时候,93 如果他的脑海里出现畏难心理,94 心底肯定马上会有一个声音反驳。坚定信念使他将劳累当成了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95 在“苦”中跋涉,96 走出一条“苦”的成功之路。
97 让我们学习唐僧吧,98 学习他们师徒进取而99 又不100 退缩的精神,101 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思考题】
1. 读了本文,2. 徒弟中哪一个人物你更喜欢(或讨厌),3. 请说出理由。
4. 作者说“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5. 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6. 你同7. 意这样的观点吗?请简述之。
8. 合上文本,9. 结合自身或身边人的实际,10. 将你的所思、所想、所悟写下来,11. 与老师、同12. 学分享。
【参考答案】
1. 孙悟空——他具有战胜困难、灵活多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喜欢)
沙僧——他任劳任怨,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且信念坚定。(喜欢)
猪八戒——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懒惰,有畏难心理。(讨厌)
同2. 意。因为,3. ①他们四个人的优点、缺点是明显的,4. 因此是可以互相弥补的,5. 如同6. 一个人一样。②总的来说,7. 四个人都有坚定信念而8. 且不9. 畏千难万10. 险的,11. 虽然有时有“曲折”,12. 但他们四个人的行动都统一在取经大业上,13. 目标14. 是相同15. 的。
16. 通过本文的学习,17. 他们坚定信念,18. 勇敢顽强,19. 从不20. 畏惧,21. 从不22. 退缩,23. 不24. 战胜妖魔绝不25. 罢休,26. 心无旁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27.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作到这些,28. 那么,29. 我们每个人都能取得不30. 俗的成绩。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