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抑郁因你而起

  抑郁症通常被以为是困扰成年人的问题,但事实上,这种心理疾病也影响着青少年。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天,都是合格的孩子,但不是每一个父母在获得孩子的那一天,便都是合格的父母。毕竟,孩子的天然本性永远是先天既有的,而父母养育的方式则时常是后天获得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孩子们先天既有的天性是不可能有错的。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却有可能将这种纯正的天性,转化为一种我们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事物。

  传统的教育观念,具有浓厚且明显的长幼尊卑式的封建色彩,这种观念无视孩子们正常而本真的需求、打压孩子们探索自身天赋与能力的渴望,使得家长成为了孩子的主人,而孩子成为了家长的奴隶。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的教育观念历经过多次变革,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早己成为了一种社会的共识。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共识,有时仅仅局限于教育工作者群体与一小部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家庭。而社会之中的其他群体,对于这种观念以及知识的了解,却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可以在社会中听到一些这样使人心痛的消息:许多极不称职的家长,用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毁掉了一个又一个本性纯真正直的孩子;许多原本和睦美满的家庭,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错误,而最终走向了黯淡的结局。这些事实,难道不是恰恰证明了,对于科学而理性的教育观念,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依旧处于相对的无知同蒙昧之中。

  

  刚刷到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然后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医生急得跳脚说:“你们别老打击孩子”……无奈,真的就是无奈,无论怎么叮嘱,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去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们辛辛苦苦修修补补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了,家长一句话,前功尽弃。

  就算是已经确诊抑郁症,医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这些家长还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打压孩子,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即使是孩子真的在看书,家长也能扭曲成她是在假看书假装用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那么难吗?承认孩子优秀有那么难吗?孩子犯了什么弥天大错要被这样看待?明明是自己生的,却好像是仇人在世一样,嘴里永远在用最恶毒刻薄的话摧毀她,然后又问,你为什么不听话?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一代人共同的噩梦。父母总是锲而不舍地打压孩子的自尊。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非找出一个成绩更好的例子来泼冷水,“免得孩子骄傲”孩子失败了,那更要上杆子说这就是你平时不努力的下场,美其名曰“说话难听,但这是为了你好”儿时如此,长大也一样。只不过从前提起的是别人家小孩的成绩,当下提起的是别人家谁谁谁早就结婚生了孩子,反正好坏的标准也就由着他们说了算。至于子女的感受,一如既往,并不关心。

  那么多的父母,文化水平性格特点成长环境工作阅历都不一样,按理说必然会催生出各自不同的行为模式。怎么在打击孩子这件事上,偏偏如此整齐划一呢?

  

  在打压自尊这件事上,父母显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人能够承受老板的辱骂,却会因为回家父母的一句“怎么养了你这个废物”而哭一整晚。

  小红花不只是小孩子期望的东西,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乞求父母的认同,也正因如此,来自父母的贬损足以摧毁一个年轻人的信心和坚持。这就是父母们不约而同的原因--他们找到了最能利用身份优势的,控制另一个人的方法。

  你取得了一点成绩,他们嗤之以鼻。

  你遭遇了一点挫折,他们冷嘲热讽。

  你交了一个朋友,他们说什么狐朋狗友。

  你有了个喜欢的爱好,他们说别搞那些乱七八糟的。

  对子女的打击是全方位的,涵盖了学习、工作、交友、兴趣、恋爱等所有方面。

  

  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你就很容易怀疑自己,我是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不然我的父母怎么一直这么说我呢?

  大人总是把“学学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不知道摧毁了多少孩子的梦想以及特长,这也是中国式教育的缺点,是大部分孩子的阴影,也是磨平孩子棱角的“凶器”。

  

  如果父母没有磨平孩子们棱角,那么我华夏便会出更多无所畏惧的“勇士”毕竟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用优点弥补缺点,人人都是天才,只有将磨平孩子们棱角的“凶器” 掰断,让孩子们在骄阳下肆意成长,才不在会有精神类的疾病存在于孩子们身上了!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如同花一样向阳生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