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由北洋水师水兵组成的海军炮兵,到底是否存在

  之前曾经提到北洋水师不仅装备了大量的陆战武器,还专门进行相应训练,以便必要时进行接舷战或者是登陆执行军事任务,并写了几个相关战例。而在甲午战争期间,还有一个颇有争议的战例,那就是北洋水师水兵组成的海军炮兵。

  进行射击训练的北洋水师水兵

  据《中东战纪本末》记载。光绪二十一年元且(1895年1月 26日)早晨。一万多日军从西面向威海进犯,守卫威海的刘军门就抽调北洋水师水兵六百人,携带格林炮十二门,快炮六门,配合陆军将日军击退。

  守护威海城之刘军门得电,即伤海军炮兵六百名,携格林炮十二尊、快炮六尊,星驰而至,

  加特林机枪,清军称之为格林炮

  《甲午战事记》中的说法略有不同,说日军进犯时,陆上清军已经溃败,“靖远”带着炮舰两艘和鱼雷艇队驶近南帮炮台,掩护海军炮兵六百人发起反击,才将日军击退。

  二十一年乙未元旦,日军由南岸东水陆并进,直迫威海之西。我陆军先期已退。唯靖远并两炮舰及雷艇,驶近南帮迎击,又调海军炮兵六百人随后策应,日兵始退

  甲午战争时的日军

  《光绪大事汇鉴》中的说法和《中东战纪本末》相似,说日军一万两千人从荣成进犯威海,戴宗骞指挥巩军迎战,日军据守险要,一时难以攻克,幸好海军炮兵以格林炮向日军猛烈射击,才击退敌人。

  以陆军万二千人自荣成助攻,宗赛麾兵拒战,,日人退深林中负险死斗,我海军炮兵以格林炮自后击之,日人始退.

  日军炮兵

  这几个资料的记述不仅细节上有异,而且和日方战史记载有所出入:

  比如说按照日本战史记载,1月 26日日军第二、第六师团兵分两路向威海进犯以后,当天并没有遇到太多抵抗,只有第二师团在牙格庄和清军孙万龄等部交火,并很快将清军击溃,以后就再未有其他战斗,没有被击退一事。

  另外日军真正逼近南帮炮台,是在1月30日之后。《甲午战事记》所谓1月 26日“靖远”带着其他战舰掩护海军炮兵在南帮炮台和日军交战,时间也对不上。

  因此这个海军炮兵是否存在,一直颇有争议。

  

  但是考虑到这几个资料作者不同,却都提到了北洋水师抽调水兵配以格林炮和快炮组成海军炮兵,协助陆军和日军作战,其中人数、武器数字等细节都有比较明确的说法,还能互相对照(比如说《中东战纪本末》和《甲午战事记》都提到海军炮兵是六百人),显然不大可能是作者们随意捏造,而是有一定消息来源。

  至于细节上的不同和日本史料的差异,因为这些资料的消息来源有所也不同,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或者日期上的错误,完全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能因此完全否认《中东战纪本末》等资料中的描述。

  考虑到当时各国在保卫军港时,抽调海军官兵登陆作战是常事,因此北洋水师海军炮兵的存在,应该没有争议,只是发挥了多少作用,还有待更多的资料解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