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要这个!”: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原标题:“妈妈,我想要这个!”: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卡片,关注公众号获取精彩内容

  作者: 槐序

  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

  编辑:慈怀妈妈(ID:cihuai_mama)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和孩子解释自己买不起的东西?

  网友@青葭 分享了一个方法:

  青葭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小小,特别喜欢贴纸,每次都会买很多张。

  因为小小的压岁钱一直是自己保管,所以怎么规划使用都是自己决定。

  

  有次去逛商场的时候小小再次想购买贴纸,可是家里还有很多都没用。

  但她没有立马指责小小浪费,而是首先问了他想不想要,小小说想。

  得知了小小的需求后,青葭就问他:“今年的压岁钱还剩多少?”

  小小说:“不记得了。”

  于是她就带着小小回忆:“买了小火车、棉花糖……”

  经过计算,小小意识到自己的零花钱早已花光,没有多余的钱可以买贴纸。

  后来在青葭的引导下,小小就规划着等下次存够钱再买。

  由此可见,和孩子好好沟通,能让孩子明白合理规划零花钱的重要性。

  相反,如果直接指责孩子乱花钱,那么只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哭穷式教育会毁掉孩子

  《奇葩说》辩手席瑞曾讲过他小时候的事情。

  在他的童年里,耳边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家里没钱!”

  这让席瑞从小就很“懂事”。

  小时候席瑞和大人一起逛超市的时候从来都是低着头,因为他害怕抬头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却不能拥有。

  有一次席瑞和姥姥逛超市,看到了喜欢的橘子罐头。他忍不住摸了一下,姥姥看席瑞很喜欢便买了给他。

  本来席瑞很开心,可是姥姥对他说:“买这瓶橘子罐头的钱,可以抵得上全家人的一顿饭钱。”

  席瑞听到这句话,内心五味杂陈,当那瓶甜甜的罐头进入口中时,硬是尝出了苦的味道。

  从那以后,那种对贫穷的窘迫感也深深扎根在席瑞的内心。

  父母如果经常忽视孩子内心的感受,那么长此以往,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匮乏感,最终形成“过度补偿”的病态心理。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网友小郑的故事,让人万分心疼。

  小郑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条件也不差。可是她每次要钱买东西时,父母都要强调一句:“家里没多少钱,要节约!”

  

  有一次小郑只是找爸爸要钱买了一包薯片,妈妈知道后就说:“以后别找你爸买了,没钱!”

  听到这些话小郑心里很难受。

  父母经常在小郑面前哭穷,这导致她以后养成了报复性花钱的习惯,完全控制不住,而每次花完钱她的内心又很焦虑内疚。

  其实父母哭穷也是希望孩子可以节约点,可惜用错了方法,他们不知道,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孩子,日后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物质的穷,只是影响一时,心穷,恐怕要影响一世。

  孩子内心的需求需要被看见

  NBA著名球星扬尼斯·阿德托昆博,人称字母哥,2018-2019季度MVP获得者。

  字母哥从小家境贫寒,父母是尼日利亚人,为了躲避战乱带领全家偷渡来到希腊。

  为了养活五个孩子,字母哥的父亲每天都要做超过两份的工作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虽然生活异常艰辛,每天都要为了食物发愁,但是字母哥的父母从未在孩子面前抱怨过生活的不如意,反而一直为了家庭积极努力。

  知道孩子喜欢打篮球没有阻止,而是一直鼓励他为梦想前进。

  虽然物质生活很差,但是精神却很富足。

  所以字母哥从未因为家庭条件而自卑过,他能够在人前坦然地谈论自己的家庭,字母哥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里虽然很穷,但是却特别幸福。”

  正因为孩子的需求能够被看见,所以他才能够心无旁骛地努力前进。

  大学有一个同学小方,家境贫寒,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是清洁工,本以为出身这样家庭的他会很自卑内向。

  可是正好相反,小方一直很乐观积极。

  虽然生活艰苦,可是父母从不忽视他的物质需求。

  知道小方喜欢跑步,会给他买跑步的运动鞋;知道小方喜欢看书,会尽量多给孩子零花钱让他去买自己喜欢的书看。

  父母也经常和小方交流,了解他的想法。

  正因为父母无条件地关怀,小方才能没有负担地努力学习。他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班干部,最后如愿去了理想的大学。

  在爱包围长大下的孩子总是更幸福快乐,身上没有枷锁,所以可以尽情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在《童年的秘密》中说:“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会决定他的一生。”

  孩子的需求无论是什么都应该被看见,被肯定,让孩子知道他值得拥有。

  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育家默克尔说过:“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所以从小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非常有必要。

  1、消费前事先立好规矩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那就是带孩子逛超市的时候,孩子看见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

  如果不买的话孩子就会哭闹着不走,买了的话花了不必要的钱生活又过不去,没办法。

  知乎有位网友分享了一个好方法:

  

  每次逛商场的时候他就和孩子提前说好:如果资金不充足,就告诉孩子没有消费预算,什么也不能买。

  如果资金充足有消费预算的话,就告诉孩子可以买东西,资金在多少范围以内,不能超出。

  提前定好了规则,并且坚决执行,多试几次,孩子就知道规矩,不会轻易去逾越,也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2、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易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对金钱都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只知道用钱可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没有节制地花钱。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赚钱有多么不容易,每花出去一分钱都要有所顾忌。

  李小璐的育儿观念就很值得借鉴。

  虽然家境富裕,但是李小璐对自己的女儿甜馨并没有娇生惯养。

  李小璐一直教导甜馨的一个观念就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不劳而获,很多东西都是需要等价交换的。

  如果女儿甜馨想要什么,李小璐不会立马就满足,而是甜馨完成了某个目标,李小璐作为奖励给到女儿。

  李小璐也告诉女儿赚钱的不容易,比如100块钱是环卫工人一天的工资,是卖菜的农民伯伯好几天才能挣到的钱,所以要懂得节约。

  孩子明白赚钱的不容易,那么花钱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随意。

  3、让孩子学会自主支配零花钱

  凯叔曾提过:教会孩子会自主使用零花钱,这是培养孩子财商启蒙的一个好方法。

  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零花钱,最好选择一天作为“零钱日”,并且约定好这是一周的钱,如果提前花完就没有了。

  再引导孩子可以把钱分为三份:

  一份给自己花,学会善待自己爱自己;一份用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一份用来给朋友买礼物或者做公益,学会帮助他人。

  还可以教孩子记账,这样孩子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再总结哪些钱花得值得,哪些钱可以没必要花,这样孩子也能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

  孩子从小学会了理财,长大后就不会成为花钱大手大脚或者一毛不拔的人。

  

  作家张佳玮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最坏的教育,并不是物质上的穷养,而是强调对比与差距的优劣,不断提醒孩子'你的境况很糟糕',这远比穷养更糟糕。”

  其实孩子并不会因为家里贫穷就自卑敏感,反而是父母的不经意间地哭穷和扭捏的姿态,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

  所以,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内心,用爱去滋养我们的孩子。

  有了爱的浇灌,孩子的内心才会富足,那么无论眼下是什么状况,总能找到出路。

  点个在看,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注:配图来自网络和摄图网

  *作者: 槐序,富书专栏作者,用文字治愈自己,温暖他人,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慈怀线上读书会】

  慈怀创始人陈晓峰老师

  分享正在读什么书,读书感悟,读书方法……

  我陪你读书,你陪我读书

  每周直播分享,群里陪伴交流

  ↓↓↓

  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