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时,秦舞阳吓得发抖,为什么不找其他人做荆轲的副手呢?

  荆轲是瞧不起秦舞阳的,他自己本来准备了一个副手,只有这个副手能帮助他完成太子丹的刺秦的首要计划,秦舞阳没有这个能力。但是荆轲拗不过燕太子丹,燕太子丹只是认准了秦舞阳。

  

  我们先说说荆轲刺秦的历史背景,和燕太子丹刺秦计划的首要任务。

  战国时代,两国在结盟时,要互相派遣人质,主要是各国的公子,也就是王子王孙,称为质子。

  嬴政的爹公子异人,比较倒霉,他是秦昭王的孙子,秦国太子的儿子,被派到赵国当质子,而后他遇到吕不韦,吕不韦认为公子异人奇货可居,投资公子异人,还把自己的姬妾送给公子异人,从而生了嬴政。

  多年之后,公子异人在吕不韦的运作下,逃回秦国,顺利当上秦王,而嬴政和她的母亲赵姬,却被丢在了赵国,忍受屈辱。

  这个时候,燕国跟赵国结盟,对抗秦国,因此燕国也派了质子到赵国,这就是燕太子丹。

  燕国把太子都派到了赵国,可见燕国下了血本,也反映出燕国和赵国都认为秦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就这样,秦国的嬴政和燕国的太子丹,就成了好朋友,毕竟他们都是寄人篱下,多少有点同病相怜之感。

  

  后来,嬴政回到了秦国,还当上了秦王,这时候呢,燕国见秦国势力更大,便向秦国屈服,把太子丹送到了秦国做质子。

  老朋友又相聚了,只不过这次嬴政是秦国的王,太子丹还是寄人篱下的质子。秦王嬴政逐渐有了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大志。

  赵国和燕国虽然不再结盟,但是以后还会有可能再结盟,这对秦国不利,于是秦国派甘罗出使赵国,一番游说之后,劝赵王答应去攻打燕国。

  但是,有个条件,因为燕国已经跟秦国结盟,赵国攻打燕国,按照盟约,秦国应该去救燕国,甘罗的条件是,赵国把河间的五座城送给秦国,秦国就不会援助燕国。

  赵王被甘罗忽悠得团团转,竟然答应了。

  身在秦国的燕太子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觉得秦国这是背信弃义的行径。

  他去见老朋友秦王嬴政,嬴政却躲着他,他又去求甘罗,谁知道甘罗从赵国回来,刚当了几天秦国的高官,就一命呜呼了。

  无奈之下,燕太子丹又去求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在秦国势力极大,太子丹认为,吕不韦说的话,秦王会听,谁知道这时候秦王嬴政正对付吕不韦呢,不久之后,吕不韦也喝毒药自尽了。

  燕太子丹求告无门,天天愁眉苦脸,心头好像滚油煎、刀子扎一样。他想偷着跑回去,又怕过不了关。最后,燕太子丹下定决心,一定要逃出秦国,去救燕国。

  数年之后,燕太子丹终于在秦国丞相昌平君的帮助下,逃出秦国,回到燕国。

  

  可是,这之后,燕国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赵国,而是秦国了,秦王嬴政开始谋划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回到燕国的太子丹没有当上赵王,赵王也不重用他,他该怎么办呢?

  他空有一腔抱负,实际上没什么才能,他能想到的不是厉兵秣马,屯田养民,从而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而是投机取巧,剑走偏锋,培养刺客,伺机刺杀秦王嬴政,他认为只要杀了嬴政,秦国就不会吞并燕国了。

  在这个过程中,燕太子丹收留了秦舞阳。

  秦舞阳是燕国名将之后,他的爷爷是燕国名将秦开,曾经带领燕国大军,将威胁燕国的东胡驱赶一千多里地,使燕国免除了东胡对它边疆的威胁。

  秦舞阳作为名将之孙,虎爷无犬孙,竟然飞扬跋扈,在十三岁时当街杀人,吓得老百姓没人敢正眼看他。

  燕太子丹见秦舞阳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胆大勇猛,非常喜欢,把他从牢狱里捞了出来,培养在自己的府中,进行专业的刺客训练,以备将来刺杀秦王之用。此时太子丹暗中豢养的壮士和刺客已经多达二十人。

  但是,那时候天底下最有名的刺客,是荆轲。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

  荆轲听说太子丹在招贤纳士,便来到燕国,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轲不是一个莽夫,他除了喜欢剑法,还喜欢读书,所以他是有自己的主意和计划的。

  

  荆轲作为一个刺客,拿钱杀人,因此像孔子一样,曾经周游列国,也结交了不少各国的刺客隐士,逐渐成了好朋友,比如盖聂、鲁句践、高渐离、田光先生。

  燕太子丹的老师鞠武认识田光先生,田光先生听说燕太子丹要去刺杀秦王嬴政,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因此燕太子丹才招纳了荆轲。

  燕太子丹见到荆轲以后,就给荆轲分析了天下大势,他跟荆轲说:“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

  按照太子丹的意思,是先想办法劫持秦王,逼他停止攻打六国,归还侵占的土地,如果秦王不听,再杀了他。

  这个时候,秦国有个大将,叫樊於期,逃到了燕国,秦国要求燕国交出樊於期,同时还要燕国献上督亢地图,秦国跟燕国要地图,摆明了要吞并燕国。

  此时,秦国已经灭掉韩国,正在攻打楚国,准备攻打赵国。

  太子丹等人商议以后,决定派荆轲和秦舞阳去献上地图,从而借机刺杀秦王嬴政,荆轲为正使,秦舞阳为副使。

  然而,过了很久,荆轲竟然迟迟不肯动身,燕太子丹急了,他三番五次去找荆轲,说秦国都已经灭掉赵国了,你再不去杀秦王,下一个秦国就要灭燕国了。

  荆轲说,我在等一个人,他来了我就动身,燕太子丹却等不得,他对荆轲说,那我先派秦舞阳去吧。

  

  荆轲觉得燕太子丹不信任他,所以被逼无奈,终于带着秦舞阳动身了,他们除了带着督亢地图,还带着樊於期的首级。

  荆轲为什么拖延很久,非得要等到他的朋友来一起去秦国呢?很显然,荆轲信不过秦舞阳的能力,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计划。

  荆轲跟太子丹交流以后,发现一个问题,太子丹交给他的任务太艰巨了。

  当时荆轲是拒绝刺秦的,太子丹跪下求了很久,荆轲才答应。

  荆轲觉得有难度,是因为燕太子丹的刺杀任务中,首要的是劫持秦王,逼秦王就范,如果秦王不就范,才杀掉秦王。

  荆轲认为,如果他的副手来了,他们两个才能一起完成这个计划,特别是首要的计划,劫持秦王。

  后来荆轲被杀时,就笑着跟秦王嬴政说,他如果想杀了秦王,当时就已经杀了,他是想劫持秦王,所以才没有成功,被秦王反杀的。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荆轲为什么认为秦舞阳能力不行呢?原因很简单,秦舞阳虽然十三岁就杀过人,还被燕太子丹当刺客培养了很久,可是实际上,他没有任何实际刺杀的经验,他不像荆轲一样身经百战,周游列国,见过世面。

  燕太子丹只是看中了秦舞阳的勇猛,而没有考虑到刺杀行动需要缜密的心思和随机应变,更没有想到刺客都要有刺杀经验的,何况是跑到被称为虎狼之国的秦国,去刺杀虎视狼顾的秦王呢?

  因此,当荆轲带着秦舞阳到了秦王宫,没见过世面没有什么刺杀经验的秦舞阳,立刻被秦国的虎狼之师给吓得脸色都变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於前。”

  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

  还好,荆轲沉着冷静应对,最终还是来到了秦王面前。

  但是,荆轲的首要计划是擒住秦王,而不是立刻杀死秦王,刺秦计划最终失败了。

  如果跟着荆轲来的,不是秦舞阳,而是荆轲等的那个人,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剑客,那么,荆轲劫持秦王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燕太子丹根本就是个没有什么才华和判断力的人。

  太子丹大半辈子都在赵国或者秦国做质子,他的很多想法,都有点想当然,可以说,他没有太多实际的政治和斗争的经验,因此信任一个侥幸在十三岁时杀过人的小孩子。

  再说,燕太子丹恐怕也没想到,秦舞阳竟然这么不抗事儿。

  

  如果太子丹多一点耐心,让荆轲等来他的副手,刺秦也许就会成功,如果太子丹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政治阅历,他给荆轲的任务,首要的也不是劫持秦王嬴政,而是直接刺杀了秦王嬴政,那荆轲刺秦成功的机会,至少有八成。

  当然,燕太子丹抱着刺杀秦王就能使燕国免于被灭的计划,本身就是不成熟的,难怪最后会失败。

  因为,就算燕太子丹刺秦的计划成功了,秦灭六国的大势也已经无法改变,秦国大不了换个王,延缓几年一统天下的时间罢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