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在放假前焦虑?有这些表现可能是节日心理失调症

  编者按

  五一假期马上就要到了,对于日常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的人而言,五天长假可能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突然之间变得空闲、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引发抑郁、失落、焦虑等不良情绪。在长假开始的两天里,有些人会显得疲惫不堪、焦虑不安、无精打采。即便是旅游归来后开始工作,也有可能依旧缺乏动力和精神状态。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节日心理失调症”。本文将与大家分享这种情绪失调的表现及相应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在节假日期间,许多人在享受娱乐之余,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节日对人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时,大脑会建立起适应紧张状态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停止这种状态,大家原本适应紧张工作节奏的心理模式就会失去对象,进而感到不适应放松的环境。

  对于这种心理失调症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可以通过旅游、听音乐、阅读等休闲方式来放松自己的精神和心情。而如果大家习惯了轻松状态,一旦转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就会表现出不适应。对于这种情况,需要从心理上接受工作的事实,做好自我调节,尽快进入工作状态[1]。如果你经常陷入或现在正在经历假日带来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有助于走出情绪低谷,避免“节日心理失调症”:

  一、心理因素

  假期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休息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内也可能面临一些心理因素所带来的压力。比如,如果没有或无法与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期,那么孤独感就很容易让我们在假日里感到伤感。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欢聚时,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相反的情况是,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愿望上的冲突,这也会让我们对假期感到失望。比如我们可能希望与朋友外出旅游,但是父母坚持要我们留在家里陪他们,这种无奈的情况会让我们看着一年中难得的假期白白溜走。

  | /

  ★

  面对这些情况,建议我们先承认并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例如,如果最近刚刚失恋或家庭成员去世,在假期时我们会感觉更加伤感和悲观。此时需要有心理准备,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可以尝试倾诉、寻找支持、进行放松疗法等来缓解心理压力[2]。

  此外,在放假期间,我们也可能会面临心理上的冲突。比如担心工作的事情或者有未完成的任务需要处理。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制定一份假期计划,规划好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休闲活动,让自己更有条理地度过假期。同时,在工作方面也可以尝试让同事知道自己的假期时间,避免在这段时间内打扰到自己。

  二、经济因素

  节假日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因为外出旅游、互赠礼品、聚会聚餐、购物等活动都会让人们花费比平常多得多的钱。这种过度的消费会导致放假期间收支不平衡,以及假期结束后的财务困境,这也是许多人感到烦恼和沮丧的原因之一。

  | /

  ★

  为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在放假之前制定一个预算,以确保收支平衡。请记住,量入为出是保持快乐的基本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在假期过度消费,过几天就陷入财务困境的情况。

  

  三、生理因素

  如果在假期期间长时间逛街购物、频繁参加社交聚会以及作息不规律,就会感到疲劳,这会导致你在假期之后的几天感到情绪低落和精力不足。此外,如果在假期里暴饮暴食、喝酒抽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难以重新应对繁忙的工作。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大家在假期后感到沮丧和忧郁。

  | /

  ★

  建议大家在假期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坚持适度的运动、不暴饮暴食,以及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假期旅游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和身体调节。旅游计划应该合理安排,不要排得太满。此外应该注意及时休息,保持身体机能的平衡。如果睡眠质量不佳,可以在睡前喝牛奶或洗热水澡。在旅途中,可以遵医嘱携带一些镇静药以备不时之需,有助于预防“旅行性精神障碍”[3]。

  总之,大家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假期中放松身心,暂时忘掉工作上的烦恼。

  当长假结束时,我们通常会处于放松的状态,但上班后很容易出现焦虑、无心工作或学习,甚至失眠、食欲不振等状况。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节后恐惧症”[4]。无论是节前的“心理失调症”还是“节后恐惧症”,都是由于打乱了我们已经适应的生活规律所导致的短暂不适应结果。

  为了避免“节后恐惧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开始假期之前,需要进行心态调整和行为改变,适当转移自己对假期的期望,提前进行“角色转换”;其次,在假期期间避免过度放纵,切勿贪吃、饮酒过量,游玩或娱乐时也要注意时间掌握,保证每天有8小时睡眠;最后需注意,大家应在假期早期安排好娱乐项目,最后几天则应尽量保证休息,调整心态,适当运动,并回归规律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凡禹.李玉玲.人生难题咨询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11.

  [2]李少聪.焦虑心理学.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3.

  [3]梅旭辉.常见突发事件药物救治指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贾宁.恐惧感:如何消除你心中的不安.花山文艺出版社.2019.11

  编辑?| 里里

  排版 | 里里

  审核 | 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