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大城市杯英语演讲赛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本文来源于:澳门市民日报
本报讯(记者 唐钦滨)澳门城市大学第六届城市杯英语演讲比赛日前于凼仔校区何贤会议中心举行,由城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识教育部主办。作为城大一年一度的重要英语赛事,本届比赛吸引全校近百名学生参与,参与人数为历年之最。
澳门城市大学举办第六届城市杯英语演讲比赛(市民日报记者 郑杰骏 摄)
校长刘骏鼓励更多城大学子参与比赛,提升英语口语表达及综合能力,并为参赛学生送上寄语,期待参赛学生的精彩表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金立贤、通识教育部主任麦雁铃亲临现场观摩比赛,为参赛选手悉心指导。
本届英语演讲比赛的主题为“Best day of my life”,选手透过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分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日,选手讲述担任国际义工的体会和把握当下的重要意义,从日常分享到生活哲理感悟,演讲内容多元,展现城大学生出色的英文水平,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并传递正能量。本届赛事共有11名学生历经初赛角逐,晋级决赛争夺冠军、亚军、季军及其他奖项。
比赛由澳门大学讲师李韬、澳门专业人士暨毕业生演讲会前任会长黄帼瑜,及澳门圣若瑟大学高级讲师Andrew Leong-Muphy担任评委;城大讲师梁隽、徐倩华担任提问评委。
学生感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紫璆同学:“感谢城大为我们提供英语学习和交流的舞台,让不同专业但同样热爱英语、热爱演讲的同学可以聚到一起相互切磋,聆听别人的故事与经历,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是说出来,无论是在公众场合的演讲、课堂上的报告、日常的交流,都能练习英语表达,从而形成英文思维。很开心通过这次比赛,我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都得到提升。在此我想对老师William和Daniel表示感谢,希望以后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悦荧同学:“非常感谢大学和学院举办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我得以向大家分享我与城大的故事。我要向我的指导老师Anna,以及为此次活动尽心尽力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Anna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完善文稿、纠正发音,还分享许多演讲技巧。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其他优秀的参赛选手,从他们的演讲中我收获喜悦和感动,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确定今后努力和提升的方向。通过这次比赛,我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并学会克服紧张,享受舞台。这次经历将会一直鼓励我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翔宇同学:“城大以成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为发展愿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自然是重中之重。英语不仅是我们连接世界的桥梁,亦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基础。‘城市杯’是我入学以来每年都会见证的英语盛会,今年有幸参加,收获颇多。感谢我的指导老师Henry,他的悉心指导和对演讲的热忱极大地感染了我,并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还要感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识教育部组织这场比赛,为我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英语是一扇打开了就关不上的窗,它能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一扇世界之窗,让我们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不断提升自己,飞得更高。”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汐铭同学:“感谢我的导师Laurinda以及在我准备比赛期间给予帮助的老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演讲稿和演讲技巧给予点评和指导,让我在赛前一遍遍的尝试和练习中,看到自己慢慢进步的样子。感谢比赛现场的同学对我演讲的喜欢和支持。于我而言,此次比赛的收获远不止是成绩和奖项,不论是赛前指导讲座中老师对演讲知识的真诚分享,还是赛后评委的真挚点评,抑或是其他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都让我受益颇丰,我将带着这些收获,继续砥砺前行。”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艾典同学:“我将这个春天献给‘城市杯’,在春天的尾巴,‘城市杯’送给我一束繁花。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与同学,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敢于冲破舒适圈,并完成这次挑战。毫无疑问‘城市杯’是一个强者如云的战场,不过比起对手,我更多地将参赛者看作战友。在角逐奖项的过程中,我认识许多优秀的朋友,他们的光芒不但激起我的斗志,鞭策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还提醒我应当时刻将谦逊铭记在心,毕竟一山总比一山高。于我而言,‘城市杯’是一场锤炼,比赛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幸运的是我既享受过程,也收获成果。”
特别声明:本文系中新网客户端“华媒站点”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立场,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中新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展示平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