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五事共治”促“五治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5月7日,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副院长、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余钊飞一行到武宣县,就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安全感提升、维稳安保等工作进行调研。

  余钊飞一行先后到通挽镇江龙村横山屯、桐岭镇四安村、三里镇灵湖村等地认真查看“五事共治”工作台账,与相关人员交流,详细了解“五事共治”的做法和工作经验。并仔细了解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安全感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的开展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余钊飞充分肯定武宣以“五事共治”促“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对如何更加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余钊飞希望武宣县党委政府要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为抓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推进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融合发展,打造集党群活动、事务代办、法治服务、德治教化、自治议事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厚植为民情怀、主动换位思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坚决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县域。要坚持底线思维“底”到底、极限思维到“顶端”,及时高效稳妥处置突发事件,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近年来,武宣县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创新构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一体治理的“五事共治”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完善、细化工作措施,把“五事”做实、做细、做具体。把各部门融入到“五事共治”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形成治理合力,促进基层市域现代化工作稳步开展。建立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机制,形成“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法律治理、社会治理、智慧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平安红利。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顺克,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韦忠善陪同调研。

  图文:陈尚禧

  原标题:《武宣县: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五事共治”促“五治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