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界传声|医药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难度重重
青年科技人员是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是保证企业科技创新事业稳步发展的核心。医药行业是高精尖技术行业,对技术创新青年人才的需求特别突出。调查发现,医药企业技术人员面临职称评定难等诸多成长困境。以本站点为例,近五年来获得中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1人、13人、1人、23人、2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0.73%、0.86%、0.06%、1.53%、1.4%,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人、2人、2人、2人、3人。从上述数据可知,本站点近些年获得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少,占公司总人数的比率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造成职称评定难有如下原因:
第一,企业人才培养理念滞后,对企业科技人员申报职称存有顾虑。部分医药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强烈,偏向对科技人员的使用,更加关注如何让科技人员在短期内完成科技项目和取得科技成果,但这些医药企业往往缺乏系统的科技人才培养理念和可行的培养方式,对科技人才重引进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培养。通常,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是将新到科技人员安排跟着某位研发项目负责人,从事漫长、重复、繁杂、基础性的“打下手”工作,在岗位中只能学会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很少需要发挥专业技能,使得其很难成为一名合格、有研发思维、有想法的科技人员,进而影响中高级职称的评定。此外,医药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职称申报存有后顾之忧,一方面,担心本企业科技人员获得职称后要求提高待遇,进而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担心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取得中高级职称后可能选择离职,造成人员流动,使得企业科技人才流失。
第二,我区医药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和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源动力,也是企业科技人员成长的沃土。但我区医药企业由于规模受限,自有资金有限,而新药研发风险高,资金投入大,使得企业存有顾虑。与此同时,我区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偏低、创新动力不足,长期积累导致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成果产出偏少。近十年来,作为我区的医药龙头企业,本站点只在2016年取得一个中药新药生产批件。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大环境下,申报中高级职称难以获得有力的科技成果作为支撑,科技人员的成长受到限制。
第三,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足。在谈及创新动力不足的话题时,首先,被科技人员诟病的是企业的创新激励不足;其次,被青年科技人员抱怨较多的是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僵化、不科学。前者是表象因素,后者是本质原因。创新激励不足有三个方面表现:一是薪资待遇与普通员工没有太大差别。科研成果的取得,没有给个人带来与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相匹配的收益回报;二是企业的奖励措施不得当,在实际中,真正为技术创新作出实质性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在获得奖励后反而被排在后面;三是企业的奖励象征意义较大,无法真正地对青年科技人员起到激励作用,也没有在青年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方面起到帮助作用。此外,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僵化、不科学。医药企业基于研发和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在创新管理过程中“繁文缛节”环节多,包含了各种请示、审批和汇报,年度计划、月计划、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和年度总结,还有各式各样的会议和监管。企业创新管理上的不科学,导致企业无法营造科技人员需要的相对宽松自由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从而制约科技人员创新主动性,使得企业科技人员的动力不足,影响职称评定。
第四,我区医药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政策限制条件多。一是职称转评受限制。原从事医药技术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被评为中级工程师,但因为工作的需要,转为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工作,根据其最新工作的内容和成果,申请评定为高级经济师(知识产权)更为合适,但是目前我区主管部门不支持由中级工程师直接转评为高级经济师。二是科技论文受限制。医药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周期长,在科技项目正式结题前,或者新药研发项目申报前,因容易造成技术秘密泄露等而不合适发表科技论文。但在申请职称时,相应的科技人员因为没有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而无法取得高级职称。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鼓励并要求医药企业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念。建议地方主管部门加强当地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政策的宣传力度,向企业详细说明当地医药科技人才申报职称评定方面的鼓励措施和具体流程,引导我区医药企业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才理念,教育和指导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本企业人才建设和发展规划,将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有机融合,将科技人员的付出、成果、技术能力、职称级别与薪资待遇有效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稳定和壮大企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地方职称主管部门联合科技等部门出台配套性支持政策,鼓励并要求我区医药企业建立先进的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理念和办法,促进我区医药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政府对医药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实施对医药企业创新有利的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我区医疗机构采购政策,优先采购我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投资渠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渠道,为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大量资金,出台必要的金融政策,鼓励区内企业兼并融合,鼓励我区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奠定基础;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开发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大我区医药创新联合体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区科技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动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批复组建多个医药创新方面的创新联合体,但是具体的支持措施和方式未予明确,暂时未给出相应的资金支持,为此,建议我区科技主管部门通过支持我区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来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第三,调整和优化我区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政策,适当对医药企业技术人员予以倾斜。针对企业员工转岗情况,在满足年限等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职称的转评认定;下放职称评定权限,对于企业急需人才给予适度宽松的自主权,对企业急需的确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可给予企业适当的自主认定名额;我区科技主管部门要增设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科技项目,或在科技项目结题条件中增加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增加并优化职称评定条件,提高医药科技人员实际工作经验在职称评定考评中权重的占比,优化评定条件的具体措施;在限定部分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一些职称评定条件,职称申报人员可结合自身优势选择评定条件来撰写材料和申报职称。
原标题:《科界传声|医药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难度重重》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