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履践致远——记南昌航空大学第八届“教学十佳”、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潘

  见到潘兴侠的时候,她刚刚结束上午的教学课程,几个小时的输出无疑是巨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消耗。但眼前的潘兴侠,端庄地坐在桌前,虽然目光中带着些许疲倦,却仍然身板笔直。这是她自2005年成为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一线教师以来一直保持的习惯——时时处处以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永远热情,永远精神奕奕。

  铸魂育人,履践致远——记南昌航空大学第八届“教学十佳”、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潘兴侠

  创新教学方式,培育时代新人

  从事教学工作之初,潘兴侠想得很简单,就是把知识点讲透、把学生教会。十几载讲台春秋,如今的潘兴侠,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早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改善创新。

  潘兴侠潜心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和需求变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法逐步得以转变。

  随着教学认知能力的提升,潘兴侠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这个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学会表达输出似乎也很重要,于是她开始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光讲理论是比较枯燥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也会减小,这种应试性学习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在教学当中开始注重概念发现和理论形成,也在逐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她如是说。

  秉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她倡导探究式自主性学习,践行“翻转+对分”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作业+考试”的传统模式,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学会到会学,从发现到探索,从模仿到创造”的改变。为此,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发现和理论形成过程的讲授,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潘兴侠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渐概括数学的抽象概念,鼓励培养学生在深入学习理论性知识后加强表达输出的锻炼和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研究深入发展,紧跟时代发展要求。

  事实证明,潘兴侠创建的“翻转+对分”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推行中效果显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统学院、宁波大学数统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数统学院、南昌大学理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等省内外知名院校同行专家,都对这种教学模式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该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产生了示范作用,对课程教学全方位育人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深耕细作,提高学生能力

  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潘兴侠与学生的交流日益密切,她坚持做到切实回应学生需求,从学生自身出发打造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

  “在多元统计学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做五次小组项目,最终效果出乎意料得好,学生掌握了很多东西,也在其中锻炼提高了个人能力。在任务结束后,我还收到了学生的感谢留言,那一刻的感觉我是永远不会忘的。”提及这一点时,潘兴侠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

  创新意味着没有前例可依,需要潘兴侠抛开旧有的备课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创新备课方案。但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阻力。比如有的学生刚开始觉得压力太大,会有一些抵触情绪,每每此时,潘兴侠都会及时发现并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激发潜能。一旦突破最初的那些障碍,学生们总能发现自己潜藏的能量。于是,大家渐渐开始积极配合教学任务。潘兴侠说:“我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到了大学还停留在只会做题的阶段。一定要让自己忙起来,不断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必须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付出总有收获,潘兴侠主讲的《多元统计学》被列为校创新创业培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被确立为省级教改重点项目。她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出版教材1部,改善了学生“学习浅表化、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高阶认知、高阶思维能力。她还将“文献赏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科学研究,目前学生已经运用《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发表论文2篇,多次将多元统计方法运用到建模竞赛和毕业论文中,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潘兴侠也会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学科竞赛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心体贴,守护学生成长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潘兴侠也从未忽略对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的关注。她不吝时间,解答学生的人生困惑,是学生的知心大姐;她关注后进生,逐一打电话对补考同学及时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视问题,不要气馁,积极面对。作为专业负责人,她及时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让新生尽快了解专业,提升专业认同感;她深知考研学子的艰辛和压力,寒冬自费买水果看望并为他们加油鼓劲;逢学生毕业,她总是不忘为毕业生送行,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母校认同感。去年,学校70周年校庆,她所带班级积极响应,捐资近三万元支持母校发展。

  “其实我很享受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状态,不管是学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同学们遇上事情来询问我的意见、找我帮忙,我都会感到开心。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同学们在毕业后,也会与我保持联系呢。”谈到这里,潘兴侠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始回忆起曾经带过的学生。

  潘兴侠起身离座,将教案整齐地静置桌上,轻推房门,走出了教室,步伐坚定又有力。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晕染在她身上,也洒向她前进的道路上,无限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