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钩沉

  原标题:岁月钩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已步入花甲之年。回首过往,有激情,有碰撞,有挫折,有奋进,更多的是有感悟,有收获。蹉跎岁月,见证着人生历程,沉淀了沧桑凝思;苦乐年华,丰富了人生阅历,品鉴了岁月味道……检视步履,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奋斗了15个春秋,也是走向社会的第一座学校,许多第一次都融化在青春旋律中,至今难以释怀。

  第一次谈话

  1983年7月,我从山西省会计学校毕业,分配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初出校门的我意气风发,兴冲冲地到单位报到。工商局位于县城西关,与县机械厂、农修厂相邻,单位仅有十间瓦房,一个小院,与其它县直单位相比,偏远闭塞,人员稀少,似是被遗忘的角落。主持工作的是一位曾经南下的薛玉明副局长,身材矮小,瘦骨嶙峋,十分干练,一口带有四川腔的话耐人寻味。初见领导,毕恭之余仍有怯意,薛副局长坐在椅子上,郑重其事的谈话:“同志哟!革命工作很重要哟!一定要向老同志虚心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好好干哟……”谈话十分钟左右,话里话外流露出殷殷期望,我有点受宠若惊,承诺表态。第一次组织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从同事聊天中了解到,薛玉明副局长系南下干部,妻子是四川人,转业到县汽运公司任经理,后调入工商局。其作风严谨,生活朴素,性情如火,坚毅刚强。一次,我随老局长到工商所检查工作,他带队进市场,入门店,看得认真,问得详细,不厌其烦,回到所里后,又与管理人员亲切交谈,时值酷暑,他心脏病突发,晕倒在办公室,人们赶快把他扶到排椅上,掏出救心丸小心翼翼地塞入嘴里,不一会,他苏醒了,蜡黄的脸上微微有些红晕,轻声说:“没事,老毛病了,歇会就没事了!”有人建议去医院检查,他婉言谢绝,又投入到工作中……这件小事深深影响了我,对一个老前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次着装

  198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一着装。当时,全县仅有公安与邮政两家系制服,法院、检察院都还是便服。当我与同事们在《工商行政管理》月刊上看到着装相关文件后,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说实话,初到单位上班,看到机关偏远一角,失落感倍增,尤其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遂有转岗之意。后从同事口中得知,要统一着装,服装号码都已上报,便安下心来工作。夏秋之交,新装运回,分别为春秋装和夏装,春秋装为浅灰色,夏装为卡其色,大檐帽、胸章、肩微都是统一标识。局里特别重视,专门举行了着装仪式,合影留念。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精气神十足。我们几个年轻人专门着装到街上逛了一圈,看到路人诧异的目光,不由得挺胸抬头,腰杆硬了许多。最后拐到清水河西关大泊前,春秋装、夏装一一亮相,一张张青涩脸庞在阳光下分外抢眼,定格在海欧牌黑白相机的快门中……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着装于80年代中期,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迅猛崛起,工商管理的职能也拓展为“六管(市场、企业、个体、合同、商标、广告)、一打(打击投机倒把)、一制止(制止经济领域不正之风)”,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后又经过几次换装,工商部门人员不断充实,监管力度、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已成为全县瞩目的行政执法单位。

  第一次劳动

  1985年春季,单位分来了从部队转业的两位同志,都是入党多年的干部,一位同志案头上经常摆放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在书中密密麻麻的标着批注,划着红杠,足见其认真阅读、深思感悟的痕迹。另一位同志分到工商所,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其身上严谨的作风感染着大家,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叫累,很快成为工商所的领头人。从老局长和这两位军转干部的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影子,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对党的神圣感油然而生。这年秋季,县上要搞文明单位创建,因时间紧,任务重,在老党员的带领下,我们这些年轻人带上工具到管头山挖连翘、马茹等树种,黄昏时回到单位,又马不停蹄地栽树,栽花。机关大院灯火通明,录音机播放着革命歌曲,大家又说又笑,忙个不停,直到半夜时才干完了所有的活。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个人埋怨,都把单位当成了家,无私奉献。后来,单位被县上评为花园式文明单位。

  第一次借调

  1986年,我担任了机关团支书,1989年6月光荣入党。记得在支部大会上,从局长到股长,从老同志到年轻同志,每个人都对我的表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毫不留情,见人见事见思想,使我面红耳赤,忐忑不安,深感自己距党员要求相差甚远。虽然大会通过了我为预备党员,但我仍然内心自责不已,虚心诚恳的接受了同志们的批评,以此为动力,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与老同志相互配合,总结归纳出了《吉县工商局“重合同、守信用”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典型做法,受到省市肯定,当年,全区现场会在吉县召开。会后,我被抽调到行署工商局合同科工作,科长姓王,50多岁,是从部队转业的老党员,身材魁梧,慈眉善目,为人低调,细致入微,安排工作井井有条;副科长姓张,年近50,个头不高,性格开朗,雷厉风行,是位风风火火的女强人。两人性格迥异,但相互谦让,相互帮扶,从不拆台,气氛和谐。在这种宽松环境里,我投入到资料整理、编发简报等具体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信任。两个月后,科长郑重其事找我谈话:已与分管局长商定,拟正式调我下来工作,让我考虑,后因家庭原因我婉拒了。回来后,我被调整到局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业余特长,几年时间,先后在《临汾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工商报》《中国工商报》《山西工商行政管理月刊》等报刊上发表各类通讯报道150余篇,被省、市、县多次评为优秀党员、优秀通讯员、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1998年7月调整到政府办工作,担任科长、副主任等职;2007年后又转任发改、商业等单位,担任主要负责人,2019年3月退居二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的《三国演义》开篇词荡气回肠,演绎了世事沧桑,道尽了人生沉浮。改革开放以来,工商体制亦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转型而上划下放,分分合合,历程曲折。新时代呼喊大市场,大市场催生大监管,如今由工商、质检、药监整合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应运而生,据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处罚权改革也即将推开,而工商行政管理这个机构已退出历史舞台,如过眼烟云,随风飘逝。工商人亦人随事走,分流各单位,有的担任要职,有的来到了新岗位,还有的退休赋闲……岁月更迭,物是人非,然始终不变的却是曾经的工商容颜和工商情怀,每逢有缘相聚时,依旧谈笑当年人和事,一壶浊酒慰风尘!但愿各自守候静好岁月,相互珍重,过好每一天!

  刘宏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