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高效地学习,成绩差也不怕

  本篇复盘《牛娃赢在起跑线,却输在学习曲线》一文,收到评论如下。

  

  我的意思就是按部就班学习,尊重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但此评论者也说得有道理,抢跑者具有先发优势,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占住位置。

  问题来了,牛娃占住位置的时间能有多长。假设从一年级开始,到中考还有九年,长期疲劳学习能坚持下去吗?就算能坚持住,上了高中是否还有精气神坚持到高考?甚至上了大学,能不能坚持到大学毕业?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反正我是不会只把目标节点放在中考,只求上个普高,剩下的到时候再说这种事,实在是过于冒险了。不过人各有志,想怎么做都自己决定就行,别人阻止不了。

  第二个问题是,不抢跑的、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上学习的正轨。不说超过牛娃,就是在保持精气神理想状态下,学习成绩不错,需要九年吗?在中考时,来得及占一个普高的位置吗?

  一般情况下,只要沉淀三年,就足以“一鸣惊人”。绝大多数学霸都是在认真、用心学习时刻算起的三年内,就达到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这个学习状态,包括几个特征:

  一、老师讲的都听得懂

  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有学习的主动性

  四、养成了个人的学习习惯

  五、成绩排名处于上游阶段

  单以成绩论,就是有考100分的实力,平时基本都能保持“轻松90分”的考试结果。简单来说,这种学生对自身实力有清晰的认识,比较自信,也不觉得学习有任何困难之处,不会的都可以学。

  一些学生是在一年级就如此,但比较贪玩的大多在三、四年级才开窍,玩够了就要在学习上挑战自己。所以,一般在小学毕业时就能走入正轨了。进入初中,身体开始发育,精力更加旺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反观牛娃,进入初中时已经是“身心透支”的状态,再加上长期疲劳学习,效率是越来越低。

  所以,我始终建议大家不要着急,眼前的成绩不算什么,最主要的是孩子通过学习有没有提升学习能力,且能不能保持良好的精气神。

  恰好又有一条读者留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年级数学不好的根子,肯定在一年级甚至更早就埋下了。因为正常来说,学习就两种状态,越学越顺和越学越不顺。也就是说,一年级是这个孩子数学最好的时候,那时可能有浓厚的兴趣,或者学前提早学过一些。

  之后,可能由于“重成绩不重过程”的学习过程,本身的数学水平没有提高,即“不求甚解”,只会做题,没有建立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习惯。等到四年级数学内容复杂度陡升,就应接不暇,做题能力也下降了。

  简单来说,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凡是成绩突然下滑的,都是这个原因。

  

  不过一般学生和家长都只考虑眼前的燃眉之急,想着提高成绩,不会想到要把缺失的基础补回来。所以,遇到问题都是“找办法”,希望有哪个“名师”或“学霸”指点一二。说真的,如果我有这种神奇的办法,用得着天天写文章提醒大家重视基本功吗?

  以前错过的事情,只有重新做好一条路。不独这件事,所有学习漏洞都得这么弥补。

  其实大家都花了同样的时间学习,一样大了几岁,如果比别人辛苦,还比别人差劲,这种结果又怎么能接受呢?

  我虽然一直说“成绩不重要”,但却是站在“成绩很重要”的立场来说的。你只有取得了好成绩,才可以不重视成绩。之所以不重视成绩,是因为要重视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成绩不好,那么成绩就是必须重视的东西。

  当学生的时候,学习都不好,“以后有别的出息”机会也比较渺茫。没得选择的时候,不宜找这种借口。

  重视成绩不是说盯着结果不放,而是考虑几个关联的因素:

  一、多少成绩是理想的结果?

  二、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

  三、是否能同时保持轻松、高效的状态?

  只要这样综合考虑了,就有了好成绩的基础条件。以小学来说,现在大多数学生都能满足第一、第二个因素,但第三个因素往往会被忽视,大家都搞疲劳战术。也有少数例外,只考虑第一和第三条,对于第二条因素就随便,结果当然也不是太好。

  所以,我建议的学习框架就是要以“轻松达到90分”为目标,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100分。这样,当成绩低于90分或不能轻松、高效的时候,就有了改进的方向。

  每次考试都有一个结果,哪里出问题,是计算、理解或记忆等等,查漏补缺的依据就有了。不只考试,每次作业也都能反馈“是否处于轻松、高效的状态”。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提高信息点”,操作办法就在其中了。

  只是一般人不会想到“解铃还须系铃人”,总是向外求“好办法”,结果借来的办法没一个好用的。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现在确实普遍缺乏“成功的技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竟然没有靠谱的、稳定的、可以不断改进的方法体系,都是走一步算一步。问题刚出现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分析、解决,实在没办法就拖,期待“天上掉好办法”。结果,问题就越来越严重,连解决的心气都早就没有了。

  坦白说,我实在没有时间、能力和兴趣帮处于这种状态的家长。我更多是提醒读者一定要重视基本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合理的方法和流程,就一定有不错的结果。

  当然,也可以不深思熟虑,就任凭“焦虑”引导,尽可能地抢跑,尽可能地坐住坑。事情如何演变,不用等到几年之后再分晓,早就有结果了。春天之后,一定是夏天,然后是秋天、冬天。

  多想几步,想通了,再走不迟。宁愿慢一点起步,也不要急匆匆走错了路。做不做得到,看自己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