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数博会」“数”策|以创新为驱动 先行先试心中有“数”
势必有法,然后可成。
作为中国大数据发展的策源地之一,贵州从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再到被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在大数据“实验田”里辛勤耕耘的重要牵引力。
在全国率先确立实施省级大数据战略行动,率先颁布省级《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台国内首个大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一系列大数据发展制度创新,正助力构建起适配于大数据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和数字规则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也为数字中国建设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贵州经验”。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落户贵阳市南明区的全国第三家“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2022年完成营收6.86亿元,带动就业548人。在贵州昭辉科技有限公司商务经理王高亮看来,借力基地技术、资源等,公司才能在入驻当年一跃成为南明区规上企业。
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加速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迭代生长。而不论是基地落户还是企业发展,南明区始终注重厚植“沃土”,让制度政策“走在前面”。
贵阳市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申璐曼/摄
通过编制《南明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南明区新型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等,南明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这也是贵州向数据制度创新要动能的一个鲜明剪影。
作为我国大数据领域先行者,贵州早已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大数据发展的强力支点。
贵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并率先确立实施省级大数据战略行动,制定《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数字贵州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从体制机制层面为发展谋篇布局。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系统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也为贵州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提供了制度建设有力遵循。
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贵州将进一步发展“首创精神”和“实干精神”,深入探索政策制度、体制机制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为大数据立法探路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再设置筛选条件,就能找到想了解的政府公开数据。”不久前,贵阳市民陈琴打开“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贵阳专区”网站页面,简单操作后,目标数据映入眼帘。
“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贵阳专区”网站页面
2020年12月,《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实施,随之“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应运而生。以立法促进政府数据汇聚、开放与共享,这是贵州探路大数据立法的生动一例。
在大数据实践探索过程中,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规研究出台,加快构建大数据生态。
中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在贵州诞生。
2016年1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台,该条例从大数据产业发展之初,便将产业纳入法治轨道,对数据采集、共享开放、数据权属、交易、安全等基本问题做出了宣示性、原则性、概括性和指引性规定。
2017年,中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法规在贵阳正式实施,这部《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用立法的形式,让政府数据“走出高阁”,在推动政府数据资源优化配置、增值利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贵州还率先开展大数据安全管理地方立法,《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草案)》通过审议;启动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地方立法、数据资源权益保护地方立法等,立法规范正在为大数据产业“腾飞”插上护航的“翅膀”。
打造标准化新样板
近日,作为大数据交易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荣获2022年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优秀单位奖”,该交易所已参与编制3部白皮书和4部团体标的研制。在此之前,贵州还率先发布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为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新路径贡献经验。
在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智慧化工厂,工人只需通过智能AI操作系统,就能让产品在2小时内组装、出厂。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正在构建“整车-零部件-材料-基础设施-能源-通信-服务”产业生态。雷宇、奚波/摄
“智能化生产体系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生产水平。”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制造部总监张钦国告诉记者,得益于此,企业能在交付周期内完成订单,并持续高效研发“轻量化、低能耗、经济型”新能源汽车产品。
贵州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近1/3,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溯源其上,有赖于此前贵州率先发布并实施的工业等产业领域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相关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此基础上,贵州还着力参与编制并实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云制造、两化融合等领域国家标准。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为构建大数据标准体系,贵州率先发布并实施涵盖政务云、政务网络、政务数据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务云、网、平台标准体系;获批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有效填补国内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空白,推动贵州大数据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
体系构建正在“进行时”,贵州将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作用,力争2025年形成“引领作用增强、成果转化显著、应用效果良好”的数字经济标准化发展局面,持续促进大数据、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贵州“数”记】
1、贵州先后获批建设与大数据相关国家级试点示范48项,形成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
2、截至2022年,贵州省大数据领域立法数量全国第一,先后制定8件地方性法规,形成“1+N”地方立法体系,有效推动全国大数据地方立法进程。
3、2020年到2022年,贵州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研制大数据及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贵州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累计380余项。其中,已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36项、贵州省地方标准164项、团体标准28项。大数据相关省级地方标准发布数量全国排名前三。
4、获批建设国家技术标准(贵州大数据)创新基地,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基地建成并良好运行14个大数据领域的专业委员会和6个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大数据标准联盟,吸纳100余家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持续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江婷婷
二审 陈露
三审 张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