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 那些被生活暴击的成年人,躲进动画里

  转自:中国青年报

  小年说:

  30岁还爱看动画片,合理吗?动画,从来不只是孩子的专属,成年人也有看动画的权利。

  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和你唠唠那些陪我们长大的动画。毕竟,童心并非儿童的专属。推荐给你,静夜思。

  那些被生活暴击的成年人,躲进动画

  来源:惊蛰青年|作者:贾辉

  1992年,《天空之城》首次在中国内地上映。如今,31年过去了,不少忠实观众已经从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了沧桑脆弱的中年人。

  即便已经不是当年穿着背心裤衩,一边吃零食一边看动画片的小屁孩,如今被困在柴米油盐、琐碎日常的他们,依然想再看看那座飘浮于天空中的城堡,感受舒达和巴斯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

  当久石让的音乐再次响起,成年的我们似乎又瞬间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大概就是动画世界的神奇魔力,不少看着动画长大的孩子,成年之后依然离不开动画。

  一场调研显示,2021年,在受调查的国创动画观众中,超过六成成年的90后,每个星期都要看几次动画;不少00后对动画的依恋更深,他们中有13%的人一天不落地观看动画。

  动画,从来不只是孩子的专属,成年人也有看动画的权利。

  宫崎骏曾说过:“《天空之城》是专门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1

  今年31岁的阿俊是一名公务员,常常跟3岁的儿子一起看《猫和老鼠》,有时候笑得比儿子还开心。

  阿俊的童年,是还没有智能电视的时代,无法在电视上随意挑选自己想看的动画片。“只能通过点歌台,一段一段地随机看。”就是这样,阿俊将100多集的《猫和老鼠》看完了。

  不少看起来不苟言笑的成年人,可能都会在闲暇时打开一集《猫和老鼠》。尽管是再熟悉不过的情节,也能一次又一次地被逗笑,品出些别样的滋味。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聪明伶俐的杰瑞,遇到比自己凶猛的对手也毫不惧怕,勇敢迎战。长大了才发现,我们其实都活成了汤姆的样子,总是被生活捶打。”

  “小时候看汤姆为了追求白猫小姐,将自己卖身为奴20年来换钱只觉得好笑,长大了才懂,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只觉无尽悲凉。”

  “小时候觉得汤姆太蠢了,总是被杰瑞捉弄,长大了才发现,像汤姆这样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无论被折腾成什么样子,一瞬间就能满血复活,实在太难了。”

  事实上,《猫和老鼠》绝不仅仅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闹剧”,其制作团队更不是抱着“拍给小孩子看的随便糊弄一下”的心态。

  这部诞生于1939年的动画作品,虽然一集只有短短7分多钟,但也需要一个150人的制作团队制作近一年半的时间。

  幸运的是,长大的我们终于能从那些看似轻松、搞笑的桥段里,看到了创作者想要讲述的“人生哲理”。

  小佳是一个90后,每次刷视频网站,一旦推荐了《樱桃小丸子》的片段,她总会忍不住一段接一段地看下去。

  “太上头了。”《樱桃小丸子》总能唤醒小佳关于童年的记忆,“小学放学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家蹲守《樱桃小丸子》,时间一到,准时转台到TVB。”

  小时候看《樱桃小丸子》,从未想过她为什么总能那么无忧无虑、没心没肺。长大了发现,小丸子这份松弛和自信,有多么来之不易。

  比起家财万贯的花轮少爷、知书达理的小玉,小丸子的家庭并不富裕。

  家里吃不起昂贵的牛肉火锅,只能把牛肉换成猪肉,小丸子连火锅汤底都要喝掉;同学带的便当用料充足,而小丸子只能吃一点肉丁都没有的肉汁饭,但她依然开心得手舞足蹈;小丸子没有自己的房间,只能和姐姐挤一间房,白天是书房,晚上是卧室。

  但我们依然很羡慕小丸子,比起拥有富裕的生活,幸福健康的家庭、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也许才是更难得的。

  1990年首播的《世界奇妙物语》,其中有一集叫“遇到小丸子的街道”。主角是一个35岁被公司辞退的大叔,找不到工作的他在街上闲逛,偶遇了小丸子。

  小丸子热情地邀请大叔到她家里做客,和她的家人一起吃饭。大叔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提出留下来过夜的请求,但小丸子拒绝了:

  “大叔还有要回去的地方,有人在等大叔,一定有的。”

  长大后,即便多么想逃避残酷的现实生活,成年人也只能在名为动画的乌托邦里小憩片刻。

  2

  小时候看动画,只是在找乐子,长大后再看,才发现动画里藏着的大多是成年人的故事。

  2023年的开年热梗,就是一部国产原创动画贡献的。

  “我想离开浪浪山,我在想跟着大王是挺好的,可是这一辈子待在浪浪山也是无趣,是不是该出去闯闯?”

  《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的这句台词让屏幕前无数打工人狠狠共情,也让“浪浪山”成为了流行一时的热梗。

  当小猪妖被熊教头拿去刷锅,一身靓丽的猪鬃毛被刷秃,打工人仿佛看到了被生活无情蹂躏的自己。

  如此“扎心”、讽刺又真实的一集,让《中国奇谭》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成年观众。而就在《中国奇谭》出圈不久后,“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话题便冲上了热搜第一。

  一位网友发帖称《中国奇谭》的前两集把自家孩子吓哭了,并留下了“童年阴影”。他认为,动画片就是应该给儿童看的,但《中国奇谭》给儿童看太暗黑、恐怖,给成年人看太幼稚。

  对动画最大的误解,大概是“动画片是儿童美术片”。曾经的中国动画多以青少年,尤其是低龄儿童为目标观众,更加深了这种偏见。

  然而,动画从来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成人向也不意味着儿童不宜。正如央视网的点评:“动画既然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它就不应该只存在一种想象力。几岁的人看《中国奇谭》,就能得到几岁的故事。”

  动画作为一种极具创造力和表现空间的媒介形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化,足以承载浓厚的文化涵义、精神内涵,能够深刻地刻画情感和人性,契合成年受众的观赏趣味和需求。

  谈及成人动画,《马男波杰克》必定有一席之地。有人说,《马男波杰克》是世界上最丧的成人动画。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动画里,找到似曾相识的情景,认出自己的影子。

  波杰克是一匹中年过气明星马,无所事事的他终日瘫在年轻时买的豪宅里醉生梦死,反复看自己年轻时主演的、曾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胡闹的小马》,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中不愿面对现实。

  每当他觉得人生要出现转机时,现实总会再狠狠地将他打倒,他感到人生无望,做什么都是白费功夫。于是终日酗酒麻醉自己,把一切怪罪于这个世界。

  充满反讽、苦涩又不失幽默的毒鸡汤,是波杰克释放情绪的出口,也让每一个观众感到解脱——原来,不只我这么倒霉。

  2019年,开播了6年的《马男波杰克》迎来了最终季,波杰克在经历了出版自传、事业翻红、母亲去世等起伏后,终于决定改变糜烂的生活方式,住进了戒酒疗养院。

  所以,多年来自暴自弃的波杰克终于要改过自新,不再“丧”了吗?可能未必。

  一次次被困难击倒,再一次次站起来重振旗鼓,不仅是动画里的故事,更是不变的人生循环。

  成年人的世界,远比动画里的更加现实、残酷。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旧热爱生活。”

  波杰克戳破了生活的真相,教会我们要勇敢地、不气馁地面对生活。

  3

  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成年人比小孩更需要动画。

  动画,往往是成年人的治愈良药。

  B站的镇站鬼畜视频之一“派大星的独白:一个关于正常人的故事”,至今已累积了高达8000多万的播放量、500多万点赞,在深夜抚慰了不少成年人EMO的灵魂。

  从不追求事业、名利的派大星,每天只想做喜欢的事情——和好朋友海绵宝宝一起玩。

  虽然这样的日子无比快乐,可是在旁人眼中,派大星就是个“废物”“不是正常人”。

  更让派大星伤心的是,原来身边的朋友都在努力奋斗,只有自己真的在“摆烂”。所以,当过上了上流生活的海绵宝宝,将派大星从豪宅请出门外时,派大星的快乐消失了。

  此时,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成年人,和派大星的悲喜相通了。他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欢乐是如何消失的呢?”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动画——一种填补理想与现实缝隙的粘合剂。

  加菲猫的“父亲”漫画家吉姆·戴维斯曾说:“大家爱加菲猫是因为它说出来的话与做出来的事人们也想说、也想做,但办不到。”

  《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爷爷——“一位十分惹人嫌的老头,狡猾、坏心眼又懒惰,虐待媳妇”。于是,她在漫画世界里创造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全世界最偏爱小丸子”的爷爷。

  宫崎骏小时候身体不好,当别的小孩在外面奔跑、疯玩的时候,他只能待在家里画漫画。

  他的父亲宫崎胜次,曾经主持过零式战斗机主引擎的制造工作。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便对自由自在的飞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所以,你能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里,看到各种浪漫、神奇的飞行器——《千与千寻》的白龙、《魔女宅急便》中琪琪的扫帚、《起风了》中的鸟型飞行器。自由自在地御风飞行这个梦想,宫崎骏通过动画实现了。

  在动画中,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享受自己向往的生活。用“绘本奶奶”蔡皋的话说,这可能就是一种“指望”。

  作为中国原创绘本创作的先驱者,76岁的蔡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事图书美术编辑和儿童插画创作,如今依然笔耕不辍。

  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她笑起来依然灿烂得像个小女孩,会为突如其来的一场小雨感到欣喜,会因客人的探访而雀跃。如孩童一般认真又松弛地对待这个世界,她真的做到了。

  “喜欢自然、喜欢素朴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素朴不是让你们回到简陋,而是讲究,讲究到一个人不讲假话,不做坏事,真诚地对人,童心就是这么回事。”

  正如动画不仅小孩子能看,成年人也能乐在其中,童心本就不是儿童的专属。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