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个老师备课备的好不好?
1.备学生。
每个班的学情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拿别人的教案未必上得好自己班的课,例如,我们听课时,发现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她的目的是拓展提升),全班没一个人举手,硬叫一个班里的好学生来答也是只言片语答非所问。那么,这个问题就提得不够好,要么是太难了,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么就是问题拗口学生理解不了。
2.给没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新老师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拿着手里的教案,为了走流程,玩命儿吧啦吧啦往后讲,拼命生拉硬拽学生往自己的备课思路上去。例如,让学生讨论的时候,学生刚说一分钟,她就叫停了,因为她怕后面的进度赶不完。理科课程就更加明显了,有的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学生本来想举手说说,她就不给时间说。
3.
梯度
。
老教师常说,一节课要本着“教——扶——放”的原则设计,就是给学生搭建楼梯,如果是理科的话,如果只做三道题,那肯定要一道比一道难一点。
4.亮点。
尤其对语文老师来说,我记得我们教学主任听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课,课后点评时问她:“你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吗?我觉得你的逻辑特好,其实更适合教数学,我听了你一节语文课丝毫感觉不到课文的美。”诚然,由于每个人的文学素养和个人感受力的问题,尤其是语文老师,你会发现区别真的很大。
记得我听过一个语文学科教研员的课,她居然在讲《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的时候(该文讲述的是一名乐感极差的小提琴演奏男孩,羞于自己的乐技,而避开人群前往人迹罕至的小山上练琴。然而一旁的老人时常听琴,默默地鼓励着男孩,使男孩恢复自信,不再羞于在人前拉琴,而日后每当在人群前演奏时都会想起当年那位鼓励自己的“聋”老人。),抓住环境描写,例如: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带着学生感受脚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让学生体会那种文字传递的音乐美。说真的,高级!我身边的老师从来没人这么讲过。
5.举一反三。
尤其是语文,现在只讲一篇课文,在一节课掰开了揉碎了死磕一篇课文真的不行啦,一定要有群文阅读意识,比如你讲了课文《金色的鱼钩》,就在课余或者做阅读训练时带孩子们读读《丰碑》,《红岩》。
101教育https://www.chinaedu.com/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提供智慧教与学、优质资源、智能管理、家长督学为依托的教学信息化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创新学校教学模式、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实现减负增效。 本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