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这位美术教师用27年坚守绽放“大漆”之美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这一周,静安区实验中学
美术教师胡菲异常忙碌
· 因疫情延期许久的上海静安·多省市学校师生漆艺作品展开幕了,作为总策划的她既要在前期指导自己学生们的作品,还要对前来参展的300副作品进行布展;
· 周三上午,应邀进行了一场漆艺知识讲座和体验课程;
· 周四学校美术课上,她与学生们共同探讨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的知识,并相约下一堂课共同动手扎染一块手绢儿;
· 非遗日当天,她又来到区文化馆带领孩子们用天然大漆,对天然物质蚕茧进行晕染彩绘,制作成可佩戴的胸针
漆艺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八千年的悠久历史。过去27年,胡菲一直在全力守护和传承。如今这一连串密集紧凑的行程,在她看来,是“甜蜜的忙碌”,更是“可喜的变化”——民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特别是非遗传承在青少年一代的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正回归舞台中央,逐渐彰显出新的生命力。
播种
只有热爱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市教委“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园丁奖获得者、静安区拔尖人才……在众多荣誉和称谓中,胡菲偏爱以一名学校美术教师自称,最期待的是每周四、周五放学后,社团学生们从各自教室赶到三楼“漆艺工作室”,同她学习,与大漆对话。
在这里,胡菲会将古老的漆艺通过漆画创作与传统文学《山海经》《诗经》及唐诗宋词等主题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们进行诗情画意的创意表达。
“会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这些传统文学中的诗词,然后带着他们一起感受诗词中的意境,想象其中所描绘的场景……”胡菲举例,比如一位学生选择了“风雪夜归人”的场景,两人就会一起想象冬天肃静的场景、暗色的基调、冒雪前行的人物、远处可能还有白雪覆盖的茅草棚……“我也会适当建议,是不是撒上银粉和螺钿,会更突出雪景的效果。当然,我只作引导,最后的自主权还是在学生手中。”
每一位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词,由胡菲逐一带着去理解诗词,将漆画的绘画语言与文学中诗词的意境进行嫁接,这样一来,不仅更深刻理解了诗词的文学价值,还通过主题漆画作品的创作,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唯有兴趣和热爱,
可抵岁月漫长。
纵然漆画创作漫长而复杂,一副作品要反复经历堆漆、起纹、罩漆、磨显、推光等步骤,周期可能长达数月;纵然大漆中含有容易致过敏的漆酚……但在胡菲的工作室里,时常能看到她陪着学生们晚上八九点还在创作,在一次次刷漆和打磨中磨练心性,在慢功夫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社团活动外,胡菲还将自己酷爱的漆画和扎染、蜡染、剪纸等民间艺术运用到日常美术课上,引领者孩子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理解现代艺术的创造热情。
只有让学生们真正走进去,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传承
将“大漆之美”交到更多青年人手中
这几天,上海静安·多省市学校师生漆艺作品展在区文化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6个省市22家单位的300余幅漆艺作品。由于格外火爆,原本计划为期两周的展览被延期到了7月份,使得更多人有机会走近漆艺、了解漆艺。
胡菲告诉记者,10多年前的漆艺作品展还只是一场校内分享展,如今随着展览承办方静安区实验中学艺术教育集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漆艺教育,该作品展也从最初的校级活动,升级为区级、市级,乃至如今辐射至本市以及贵州、广东、福建、江苏等外省市学校。
本次展览中,来自贵州市黔西第一中学美术教师祝光丽和学生们带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元素,结合漆艺和贵州农民画的艺术技法,成为了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而促使这位美术教师与漆画结缘的,就是胡菲。
2021年,祝光丽慕名来到区实验中学跟随胡菲进行漆画学习,除了学习基本技艺外,还尝试将贵州农民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漆画语言进行融合创新。回到贵州,祝光丽仍与胡菲保持着微信和电话的联系,一起探讨漆画技艺以及如何在学校内开展漆画教学……
在两人努力下,在距离上海近2000公里以外的贵州市黔西第一中学,孩子们开始从漆画理论到实践应用循序渐进的学习,开始在课堂上像艺术家一样进行漆画的创作体验,慢慢地,一幅幅生动的漆画作品跃然而出,并被带来了上海进行展出。
这已不是胡菲第一次在自己的
艺术工作室里带教美术老师、
与同行一起分享漆的艺术魅力、
为提升同行专业水准
而孜孜不倦进行指导了。
这些年,胡菲通过漆画工作室的平台,带动区内、区外美术教师数十人学习漆画创作,鼓励教师们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技能的同时把学到的本领带回学校,传授给学生,让更多学生能接触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其工作室也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市级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和市级优秀工作坊等荣誉。
跟着胡老师学习了三年,就是希望把传统文化的种子带回自己的学校,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来自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季静还在胡菲的陪伴下,从教学策略、创意题材和作品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将漆画与七巧板相结合,以利于低龄学生对漆画的学习兴趣培养及艺术传承。
做非遗传承的拓荒者,做美育创新的逐梦人。
这是胡菲的座右铭,也是她27年来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彭旭卉
视频:任超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