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可以学一下,二千多年前就有责任制,秦军武器制造详解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就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打败了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那么,在征伐过程中,秦军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兵器?与他国兵器相比,是否在性能上又更胜一筹呢?

  

  拉人利器

  兵器是战争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交战双方兵器的优劣与胜负通常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公元前222年,荆轲刺秦王,秦王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把手伸向了自己腰间的长剑,可是那剑太长了,他连拔了三次也没有拔出来急得他绕着柱子跑,亏得一个官廷医生的帮助,秦始皇才握住异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拔出了佩剑,一剑就使荆轲倒地不起。

  由此可见,秦始皇佩带的是一种较长的剑。他为什么要佩戴这种不易拔出的长剑呢?一时间,这似乎成为秦朝历史上的一个谜。

  1974年,西安兵马俑坑的黄土中出土了一把长度竟然超过91厘米的青铜剑。一般来说,青铜剑长到这个份儿上非常容易折断。那么,秦人为什么还要使用这样的长剑呢?这正是由于秦人对格斗技巧在认识上有所突破,才使得他们致力于青铜长剑的研制、开发与使用。

  

  从此,秦剑达到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秦人在铸剑的过程中加入了适量的锡,使青铜剑既坚硬又不容易折断。现代人通过对秦剑的化学定量进行分析发现秦剑在长度、硬度和韧性方面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而加长的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先刺到对方,这可能就是秦剑比其他六国剑更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历史记录,秦人在铸造兵器方面,除了青铜剑,还有一种更致命的武器一弩。在对付侵袭北方的匈奴的时候,秦军的这种武器发挥了关键作用秦人巧妙地在弩上设置了机阀,使其射程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能达到150米,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的任何一种弓。

  

  可以想象,在茫茫草原上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强劲的秦弩就密集精准地击中了战马和骑手。公元前214年,仅仅一年的时间,30万匈奴骑兵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区域得以重归秦国。

  秦人的兵器铸造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这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在十年统一战争的岁月中,这支军队装备了极其复杂的兵器系统。可以想象,秦国的兵器作坊肯定是那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地方。问题在于他们怎样才能做到既保证质量,又能大批量生产呢?

  人们在已经出土的兵马俑坑里发现在那些出土的冰冷的兵器上,赫然刻着些文字。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人名便是“相邦吕不韦”。吕不韦是秦国的宰相,他编撰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一《吕氏春秋》,上面有这样一句话:“物勒工名。”什么意思呢?就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而为什么要留下名字,史学家分析,这可能是秦人对生产兵器者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可以很快找到生产这件兵器的人。在秦朝时期,法律对失职者处以严酷的惩罚,“物勒工名”就是要以此来约束兵器制造者。这似乎说明,秦人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令人奇怪的是,秦军的兵器制作得相当精致。要手工完成这样精致的加工,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几平是不可能的。那些表面需要加工弧形的兵器被打磨得如同经过现代砂轮加工过的一样,没有手磨留下的交错的痕迹。

  可是,两千多年前就有砂轮了吗?这还有待考古证实,即便是用砂轮,要让成千上万件兵器达到同一个标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秦军的兵器铸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图文妙笔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