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综合医院联合 46家医联体单位加入,浦东心脏重症-重症医学联盟成立
图说:“浦东心脏重症-重症医学联盟”正式成立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11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牵头,区域内8家综合性医院、8个医联体内46家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联合的“浦东心脏重症-重症医学联盟”正式成立。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心脏疾病、重症疾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根据最新统计,浦东新区常住人口578.20万人,而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逐步推广的大环境下,基层医院会比以往面对更多的重症病人。
“我们一致认为,其中最核心、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基层医生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联盟主席、东方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心脏重症专家张海涛谈到,在救治的过程中,快速的识别判断和及时的首诊处理,是整体诊治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个“以基层急危重症基本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联盟想法一提出,就受到了浦东众多医院的响应。据悉,联盟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牵头,携手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7家综合性医院,联合来自外高桥医联体、金桥医联体、陆家嘴医联体、三林医联体、世博医联体、川沙医联体、周康医联体、惠南医联体的8个医联体内的46家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联盟的后续模式还在等待进一步探讨,但张海涛和联盟副主席们心中已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那就是——“形式不限、活动不断”,通过各种各样适合每家医院的具体形式,针对性地开展致力于提高基层救治能力的活动以及危重病人的会诊和帮助。
联盟初步拟每季度召开一次线下的全体学术会议,每周召开一个由轮流单位组织的,小范围线下配合线上专家教授参与的小型疑难病例及学术讨论会;建立每两周一次的线上为主的专题讨论及学术研讨会。所有举措围绕的核心、清晰、直接的目的——提升基层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
还有很多制度和方法亟待进一步规范。在此前的救治工作中,各级医院的联系更多是直接找上科室、医生。“举个例子,联盟希望将原来散在的个别人组成的微信群变成分级分类的微信大群,在不同分工的群里进行有效的学术讨论、知识分享、学术讲课,以及相互联络,和针对危重病人第一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张海涛表示,目前联盟已对后期工作群作了初步的规划,根据心脏重症和其他重症的专业性不同,分别成立专门的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的微信群,决定联盟的重大事项、学习任务,疑难会诊等事项的核心骨干交流群……
“希望未来‘浦东心脏重症和重症医学联盟’能够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在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我们的医疗救治更及时、更有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如是说。
联盟成立大会后,来自东方医院、仁济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名医大咖在随后举行的第一届浦东新区心脏重症及重症医学学术研讨会上带来最新的临床分享和研究进展。而《2023重症医学核心技术系列培训——CRRT:从理论到实践》也将在本月底举办。